日前,上海市經信委印發《上海市鋼鐵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規劃》有何亮點?對我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有何意義?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對相關業內人士進行了采訪。業內人士指出,《規劃》有三大特點值得關注。
特點一:重視產業結構調整
業內人士指出,《規劃》的最大特點是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淘汰落后產能。
從目前來看,上海鋼鐵產業提升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首先是資源環境帶來的制約。上海鋼鐵產業聚集的寶山區,同時也是一個集中了大量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老工業基地,環境容量壓力較大。其次是原料供應壟斷帶來的成本高企壓力。鋼鐵生產所需的鐵礦石資源全面依賴進口,受到鐵礦石供應高度國際壟斷的制約,特別是鐵礦石長協定價機制瓦解和定價金融化趨勢,導致鋼企成本高企。最后是鋼鐵產業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目前,該市尚有近100萬噸的零星鋼鐵產能分散在郊區,相對落后的小型鋼材生產企業工業總產值約占上海鋼材制造業總產值的6%。同時,上海鋼鐵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市場競爭力和技術含量總體不高。
對此,《規劃》提出,要根據上海城市和產業發展的需要,堅決調整淘汰全市零星小鋼鐵企業,強化以寶鋼集團為核心,以精品鋼深加工為主的生產布局;針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產能,依法實施關停調整,對環保不達標企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提倡以“一火成材”為主,加快淘汰鋼鐵落后產能,改變鋼鐵生產企業分散在全市郊區的現狀;落實國家《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有序推進寶鋼吳淞地區結構調整;支持寶鋼集團鋼鐵制造整體戰略性布局調整,加快湛江鋼鐵精品基地建設,促進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
日前,上海市政府與寶鋼集團就推進寶鋼上海寶山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簽署了協議,即是《規劃》實施的體現。據悉,寶鋼將在未來5年內,陸續調整和壓縮上海地區的部分產能。預計調整任務完成后,上海地區將減少鐵產能約580萬噸、鋼產能約660萬噸,約占寶鋼本部30%的鋼鐵產能,相應減少能耗量300萬噸標煤。據不完全統計,江蘇、福建、廣東、浙江、新疆等地均被列入寶鋼產業外遷的遷入地,涉及不銹鋼、特鋼、普鋼等多個產業項目。
業內人士認為,寶鋼的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加速上海市鋼鐵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和產業布局的改善,也有利于改變我國鋼鐵產業布局“北重南輕”、“東多西少”的問題。這與《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提出的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方向一致。
特點二:重視精品鋼材基地建設
業內人士指出,《規劃》的第二大特點是實施空間布局戰略,提升精品鋼材基地的綜合水平。
《規劃》明確,根據城市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研究推進布局的進一步優化,強化以寶鋼集團為核心,以精品鋼深加工為主的生產布局;上海鋼鐵產業努力形成精品集聚、技術領先、低碳發展、服務先行、數字化經營的新型產業體系,成為我國傳統制造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轉型升級的典范;寶鋼集團成為引領我國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世界一流鋼鐵企業。同時,《規劃》提出了上海市鋼鐵產業發展的總量規模目標:到2015年,寶鋼集團國內基地粗鋼生產能力達到6600萬噸以上;以精品主導的上海商品材生產規模達到2200萬噸左右;上海鋼鐵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左右;“十二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300億元左右。
《規劃》進一步提出,上海精品鋼材基地要充分發揮基礎原材料工業的作用,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上海發展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制造業、先進重大裝備制造業、海洋工程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需要,推進鋼鐵高新材料產業化,提高國內獨有領先產品的比例,產品總體向“高強韌、耐腐蝕、易焊接、長壽命”方向發展,重點發展8類核心戰略產品。同時,根據上海制造業發展對鋼材的需求,重點研發高端精品鋼材,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的汽車板、電工鋼等高端產品的供應地,冷軋汽車板、取向硅鋼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分別達到50%、35%,具備較強的國內和全球市場影響力。到2015年,取向硅鋼產能達到30萬噸,高強汽車板產能達到30萬噸,TMCP(熱機械控制工藝)船板產能達到50萬噸以上,火車車廂用耐候熱軋板產能達到30萬噸以上,特殊鋼形成25萬噸的合金板材規模,高端特冶產品占特殊鋼長材產品的11.4%。
業內人士認為,這與《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加快產品升級,重點發展關鍵特鋼品種”的發展目標完全吻合,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鋼鐵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加速實現鋼鐵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