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23日透露,為了今后更好地推進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單位組織專家抓緊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的指導目錄;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分類目錄。
此外,張曉強表示,在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對進一步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好處。
重點產品指導目錄正在制定
國務院近日出臺《“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旨在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據規劃,到2015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不到4%,達到8%左右;到2020年爭取達到15%,使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張曉強介紹,為了今后更好地推進,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單位做兩件事:一是組織專家抓緊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的指導目錄。二是同時與國家統計局共同研究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分類目錄。
“文件制定后,會對今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圍有比較科學明確的規定,有利于社會各個方面把握它的基本內涵、主要類別,共同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張曉強表示。
張曉強坦承,目前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一方面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些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比較缺乏;其次,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需求須進一步充分啟動;第三,投融資體制方面還不能適應發展。
“比如說在高端裝備制造方面,對于支線航空、通用航空,把它列進來了,很多專家也認為這個領域的發展前景非常廣泛,但是我們的空管體制還不能適應,對產業發展形成了約束,這些我們都要進一步放開。”張曉強表示。
新興產業保持較快發展
雖然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下滑,工業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增長壓力,但是戰略新興產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
張曉強表示,今年很多地方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速度比工業平均增長速度高很多。在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對進一步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好處。
張曉強說,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當前能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應重視動員各方面的力量,除了國家的資金投入外,要更加重視通過國家財稅和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針對網友提問“中央和地方均出臺規劃,會不會出現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張曉強表示“也看到有這種同質化發展的傾向”。
但是張曉強強調,“國務院的《決定》和此次‘十二五’規劃都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的政策,同時還是要鼓勵不同地區,從自己的特點出發,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全國不同地區,各具優勢、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格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