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宣工公司召開領導班子及部門一把手會議,學習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的署名文章《創新發展邯鋼經驗 推動全面轉型升級》,黨委書記王建軍組織學習,董事長馮喜京做學習輔導。
馮喜京指出:邯鋼經驗是集團創新發展的一個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邯鋼經驗在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已經成為一種理念,多年來企業一直在完善邯鋼經驗,把邯鋼經驗細化了、發展了、繼承了,對標挖潛、指標分解、成本否決、精細管理,這些都是邯鋼經驗的精髓,也是邯鋼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邯鋼經驗的繼承和發展。目前的市場形勢,與邯鋼經驗誕生的那個階段情況是相似的,市場疲軟、企業虧損,這個時候我們集團在進一步提出創新與發展邯鋼經驗,有非?,F實的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王義芳董事長親自寫文章來推動這項工作,就是要讓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這次沖擊不是簡單的誰發展快、誰發展慢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挺得住、活下來的問題,企業只有活下來了,生存下來了,才能夠談發展。誰適應市場,率先調整,快速突破,誰就能在市場搶得先機,實現發展。
邯鋼經驗中,由工序成本向全產業鏈成本管理拓展,包括資金、人工、采購、成本、結構、物流、銷售、投資等基礎發展,由改善指標追求局部效益向系統優化提升綜合效益深化,對我們公司更現實。從零部件加工到最后銷售,到配件銷售到售后服務,若整體無效益則公司生產經營就沒有任何意義。由被動適應市場向快速反應市場、主動開拓市場轉變由單要素改善向管理、技術、裝備、員工等全要素提檔升級轉變,由成本主導型盈利模式向品種質量效益型盈利模式提升,新形勢下蘊藏著豐富內涵的邯鋼經驗對我們企業應對挑戰是一個非?,F實的途徑,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我們公司一定要抓死抓牢。
馮喜京要求:公司必須堅持“我們左右不了市場,但能左右自身工作”的理念,發揚光大邯鋼經驗的精神實質,樹立迎難而上、逆境發展、創新圖強的堅定信念;以提升成本控制力增強整體盈利能力和抗市場風險能力。宣工的最大成本損失在質量,零件干廢了、反復整修、反復試車、維修服務,都屬于成本。必須深化全員全方位的精細化管理,克服管理“短板”,創新機制方法,實現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根本轉變;必須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建立以提高產品盈利能力為目標、高效快速反應市場的經營機制。不要怕客戶抱怨,客戶的需求意見就是我們改進的空間,我們改進的空間就是我們增加效益的空間。必須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打造嚴格管理、勇于擔當、務實創新的堅強核心。在集團的支持下,宣工還能夠平穩運行,關鍵要看我們的隊伍有沒有根本性的提升,沒有領導干部的沖鋒陷陣、身先士卒,就不可能引領企業走出困境、創新發展。宣工做大,會給職工提供安身立命的場所,宣工做大要依靠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上上下下協同作戰、各盡其職,才能保證宣工整個機器的良好運行。如果我們公司的裝備、技術水平提高了,工藝流程更加合理了,市場銷售網絡建立起來了,客戶對我們的信心恢復了,干部作風切實轉變了,敢于擔當、勇于擔當,員工也確確實實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了,丟掉幻想迎難而上,我們的企業就能夠把危機當成機遇,走出困境、實現跨越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