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利于產業轉型
在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最能快速發力的就是投資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杰表示,在當前消費、出口短期乏力的情況下,投資不得不成為減緩經濟下滑的主要動力。2011年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4.2%,超過消費和出口,結合近年來的整體趨勢可以看出,短期內,我國依然是投資依賴型經濟。
專家指出,如果只是為了拉動經濟增速而投資,這種投資很可能對后續的經濟發展造成拖累。擴大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在短期內讓經濟增長保持在一定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產業和經濟轉型,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中國現在問題不僅僅在于投資規模過大,更在于投資效率低下,未來的關鍵就是怎么有效提高投資的效率。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發表的報告認為,當前擴大投資的重點應放在投資結構和空間布局的優化上,著力提高投資效果,加大民間投資、人力資本投資和民生投資力度,通過增量投資帶動資產存量的調整。
報告還建議,加大資本投資力度,加大高層次資本投資規模,增加對農村勞動力資本投資,增加公共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方面的支出;明確地方政府經濟職能,規范地方投資行為等。
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未來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在哪里?蘇劍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落腳點應在消費上。投資生產出的東西最終都要賣出去,投資也是為消費服務的。
專家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效動力是巨大的消費潛力。據估算,到2020年,城鄉消費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45萬億元—50萬億元,這能拉動經濟7%-8%的增長。其中,城鎮化是一個消費亮點,更多老百姓將來要搬到城里生活,他們會帶動巨大的消費需求。
加快改革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空間,也將有助于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教授馮濤認為,必須把現有的各項鼓勵民間資本的政策具體化、細化,要細化到部門,細化到可執行環節,讓政策可操作、可落實。
穩增速是短期的任務,激發內生動力是長期目標。張茉楠建議,短期內,可以通過逆周期操作把經濟增速穩住;但長期看,應把經濟增長重心放到推動整體戰略轉型和深層次改革上來,靠內生力量啟動新的增長循環。要通過加快要素結構升級,通過人力資本提升、技術提升以及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價值驅動型”轉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