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陜汽集團與濰柴動力對于陜西重汽控股權爭奪問題都是陜汽集團整體上市的最大難題。
數據顯示, 2011年,陜西重汽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占整個陜汽集團營業收入的80%以上。由于陜汽集團只持有陜重汽49%的控股比例,固在財務報表中,陜西重汽帶來的營業收益只能算做陜汽集團的投資收益。相反,因是陜西重汽的大股東,濰柴動力則可以將此部分收益進行合并財務報表計算。這讓陜汽集團整體上市遇到相當大的難題。一方面占主營業務收入如此高的陜西重汽無法控股,另一方面,整體上市進程又迫在眉睫。
對于這種現狀,多年以來陜汽集團不斷增資,試圖奪回陜西重汽的控制權。但對手濰柴動力資金實力雄厚,同時陜西重汽在其產業結構中也有舉足的輕重地位。雙方都不愿放棄陜西重汽的控股權,股權比例始終保持49:51。
在此困難下,陜汽集團為推動上市進程想盡辦法,甚至不惜將陜西重汽割舍。有消息稱,陜汽集團按照陜西省國資委要求,擬將分立為新陜汽集團和陜汽實業兩家公司,而陜西重汽則不進入陜汽實業,不在上市計劃范圍內。對此,陜汽集團方面卻表示,此舉只是為了長遠發展,并不因為上市而進行拆分。
業內專家認為,雙方的爭奪愈演愈烈,但陜汽集團上市又不得不進行,無法拖延,此次拆分實屬無奈之舉。
據統計,陜西重汽2011年產銷量達到10.03萬輛,在整個商用車行業名列前茅。而陜汽集團2011年產銷各類汽車共計12萬輛。占比如此之重,倘若陜汽實業拋棄陜西重汽獨立上市,上市后陜汽實業的發展前景也不甚明朗。
若按照此種情況發展,陜汽實業如想上市,則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提升中輕卡、客車、微型車等業務占比,從而彌補重汽業務剝離后造成的影響。對此陜汽集團提出到2015年中輕卡產銷將達10萬輛、微型車30萬輛、大中型客車1.5萬輛,其中微型車進入行業前5名,大中型客車進入行業前5名,中輕卡進入行業前10名的目標。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在中輕卡、客車、微型車等領域的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江淮汽車、江鈴汽車、福田汽車、金龍汽車、宇通客車等上市公司在各自領域均有強大實力,產業地位經多年培育已十分顯著。陜汽實業若想在這些領域有所發展,也是困難重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