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滴從我的額頭上流淌下來。
我站在一群身穿制服、頭戴頭盔的工人中間。7月份的湖南長沙,已經有了酷暑難耐的感覺。
一位工人走過來沖我打招呼。回頭一看,一輛物料車停在我們身后。這里是混凝土泵車總裝線,一共有12個工位,每個工位設計的生產節拍為60分鐘。生產線上方的液晶顯示屏上,顯示著每一個工位的生產狀態和負責人,一個紅色的圓點意味著有人碰到了麻煩。再往前走,棕櫚樹、綠植和噴泉出現在眼前。抬頭,還能看到天上飄過的白云。如果不是裝配線上傳來的噪音,你很難在這里找到“重工”的感覺。是的,這里是三一重工位于長沙工業園的18號廠房,也是亞洲最大的數字化廠房。它的生產模式仿效的是豐田的精益制造模式。
與18號廠房相比,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的辦公室可以用幽靜來形容。為了接受記者的采訪,他搭早班飛機從上海回到長沙,桌子上有不少等著他處理的文件。他穿著一件質地普通的白色短袖襯衫,和他10億美元的身價相去甚遠。
“三一這18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到中國第一、世界第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創新,就是綜合競爭力。”好在向文波對創新這個話題信手拈來。
“從源頭上,我們創新的基因和創業者的素質有關系,大家覺得要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才有市場機會和很高的利潤。這種理念傳承下來就成了三一基本的經營理念。”向文波所說的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就是替代進口產品。當時,占據中國市場的主要是德國和日本的產品,他們的設備排量和出口壓力比較小,不能適應中國大體量建筑物和摩天高樓的需要。“行業特點和客戶需要,把三一逼上了一條必須靠創新去尋求發展機會的道路。”向文波說。
多年前,湖南省公安廳的一個工程項目上,施工方要把混凝土打到一百多米高的地方,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機因為壓力小,連續換了6臺,怎么也打不上去。向文波說:“我們的人都不敢去工地了。因為用戶很氣憤。”混凝土打不上去,工地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幾百號人根本無事可干”。
對施工企業來講,每遲一天交付,意味著高額罰款。這件事最終逼著三一去研制更高壓力的混凝土拖泵。“技術創新高于一切,至少在我們這個行業是這樣的。”向文波說:“你不能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那不是多與少的問題,是生與死的問題。”
在20世紀80年代,靠模仿甚至抄襲進口產品占領市場,大有人在,但是,三一重工的做法完全不同。三一重工的第一代產品、也是現在的核心產品混凝土拖泵,就是最好的例子。
混凝土拖泵的核心元件是集流閥組。1995年,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請來液壓專家易小剛,后者在三一當時唯一的一臺計算機上開展技術攻堅。在研究日本石川島株式會社的集流閥組的時候,易小剛發現所有的液壓元件全是專用產品,只有石川島自己能生產。易小剛堅決地說:“必須拋棄它,忘記它,從零開始設計這個集流閥組。”易小剛現在是三一重工的執行總裁。
一個月之后,一個工作原理與石川島的產品完全不同的集流閥組設計出來了。1995年底,型號為60A的三一混凝土拖泵調試下線。當時,一臺60A的售價在50萬元左右,三一可從中獲取50%的毛利。1998年,三一重工憑借拖泵產品年收入超過2億元,打破了由德國普茨邁斯特占主導地位的局面。今年4月份,三一重工以3.24億歐元完成了對普茨邁斯特的收購。
旋挖鉆機是專打土層的樁工機械,即便國際頂尖的旋挖鉆機也不敢涉足硬巖層,因為鉆桿無法承受硬巖層所帶來的沖擊力。但是三一重工北京樁機的研發人員卻意識到,在地質復雜、山區分布面積較廣的中國,如果旋挖鉆機不能打巖石,樁基礎施工將受到極大限制。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三一采用與眾不同的技術方案,將旋挖鉆機的施工范圍從土層、沙層逐步擴大到地質較硬的泥巖層、花崗巖層、砂巖層和灰巖層,最終將鉆桿打進了硬巖層。“你要做得比別人好,就必須有你自己的賣點,除了創新,沒有別的辦法。除了創新,根本沒有別的機會。”向文波說。
在中國市場上,曾經出現過30米以上臂架泵車全部是國外品牌的現象。“臂架長一米,簡直比劉翔從13秒跑進12秒還難。”三一重工買來進口鋼材、進口焊條,經過反復設計、運算與測試后,37米泵車面世,這是中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臂架泵車。當時,一套進口臂架的價格是130萬元,而三一每套的成本僅為30萬元。“創新有風險,但是在我們這個行業,我個人覺得更大的是收益。”在收獲利潤的同時,三一重工把臂架的長度繼續往天空伸展,48米、66米、一直到現在的86米。
“創新很難以利潤來衡量。”向文波說:“很難去計算它花了多少錢,也沒有一個模板去計算它要經歷一個什么樣的過程,但是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它們加起來就是你的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三一重工研發投入大概占銷售額的5%~7%,而世界一流的工程機械企業也不到4%的水平。
三一重工每個門類的產品,不管是履帶起重機、混凝土機械還是樁工機械,都有完整的產品線。收購德國的普茨邁斯特之后,董事長梁穩根也提出要把“大象的產品線拉長”。“就像開便利店,如果你的商店里只有賺錢的東西,客戶有可能不到你這里來。工程機械行業也是這個道理。”向文波說:“如果說客戶要的東西你都有,那么相對來講,你就有更多的辦法去留住客戶。對自己也有好處。”
醫院和工程機械一點兒都沾不上邊兒,三一重工卻想到了將醫院對病人的護理機制引進到工程機械領域。工程機械設備“要么是挖泥巴,要么就是破石頭”,工況非常惡劣。“世界上再好的產品也經常會出問題。”對客戶來說,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影響工程質量。比如高速公路的鋼構里面需要打混凝土,如果出現停頓,整個鋼構就得報廢。三一重工的做法是,根據客戶的情況,開展一級、二級和特級等分級服務標準,相當于病人的一級、二級和特級護理。用董事長梁穩根的話說:“我們要用偏執的態度,窮盡一切手段,將服務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除了像照顧病人一樣照顧客戶,三一重工還把汽車行業的服務標準引入到工程機械領域,2006年,三一重工設立了第一家6S店,定期為客戶提供檢查、保養和維護。“客戶不可能從遙遠的新疆到我們工廠來,你也應該像人一樣的經常去檢查,不能等身體已經不行了再去治。”目前,三一已在全國建立了14家省級“6S中心”。
在三一重工的員工考核標準里,員工得到一面錦旗或者一封表揚信,都有相應的獎勵金額。“我們的售后服務人員,給他發多少獎金不是我們說了算,是客戶說了算。”向文波說。
去年,三一集團的銷售額已經達到802億元,其中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的年營業收入是507億元。一般來說,如此規模的企業很難保持創業階段對客戶的熱情和關注。在三一,卻一直堅持一個制度叫“高層督辦”。 每周,董事長梁穩根主持全球視頻會議,對上一周的服務情況做出評價,三一集團所有事業部及分公司的總經理,以及質量、服務、人事等職能部門負責人都要參加。向文波負責督辦的是沈陽地區,“每個月我都要去一趟。”
客戶會直接參與三一的產品創新。“他們在一線,每天都使用這個東西,最了解我們的優點和缺點,而且他們知道需要什么東西。”每一次制定產品的開發計劃,三一會把操作手、代理商和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一個團隊,對產品和技術進行評估,然后共同制定整改計劃。整改完成之后,參加的驗收不是三一自己的工程師,而是代理商和客戶。“在我們這個行業,很少有人像三一這樣做的。”
客戶有種種想法,但未必都是可以實現的,未必是可執行的,所以,“一定要經過篩選”。三一的全部產品每一年都有整改計劃,而且是不斷循環的。做完這個計劃,第二年就會提出新的計劃。除了整改計劃,三一還有里程碑式的研發計劃。所謂里程碑式的研發計劃,“是非常超前的研發計劃,不是小打小鬧的,有絕對優勢。”每一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的里程碑式產品計劃。三一集團的5.7萬余名員工中有7,000多名研發人員,
“創新意味著成本和風險。”向文波說:“國家要更多地鼓勵創新。創新成果要給予尊重和保護。如果創新的成果得不到保護,別人可以無償地使用你的研發成果,那么對創新來講,就是致命的傷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