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先生從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位置退下來之后,多次闡述中國經濟未來20年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8%的觀點。在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看來,林教授的這個觀點有些時間錯位,如果這個觀點發表的時間提前,可能得到很多人的歡呼和掌聲。
但現在中國經濟面臨著諸多問題,首當其中遭遇的是“三大壓力的夾擊”。
首先,發展目標不明與發展緊迫性的壓力夾擊。發展戰略不明是指,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什么?房地產限購和調控要達到什么目的?替代性的解決方案是什么?這些重大的戰略問題都還不明確,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之中,都在等待十八大之后能夠有清晰而合理的結果或是指引出臺;
其次,擴大內需市場遭遇老齡化和成本高漲的夾擊。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已經撲面而來,大多數人都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但未來究竟怎么辦?大家也在焦急等待之中。老齡化意味著沒人干活,如果只加工資,成本高漲又讓百業蕭條,老百姓更沒錢了。
第三,房地產的發展導致大量的債務,但不發展吧,壓抑房地產又遭遇產業規模和導向的夾擊。如果房地產不是未來中國的重點,希望百業興旺的局面再現,那就需要國際環境的配合,中國就需要新的大市場,中國可以到哪里去找這樣的大市場?靠內需在短期內有極大的困難,說白了,恐怕還得仰賴國際市場消化產能。
第四,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速度遭遇債務和管理的夾擊。陳功多次表示,現有的發展模式是一種債務經濟,持續不了10年,債務早晚也會轉變成為通脹。但不發展吧?現在還看不出其他的解決辦法,只有債上加債。管理就更不用說了,國內到處都是矛盾叢生,瀕于應付,問題成堆。
第五,社會穩定遭遇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保障的夾擊。這些問題雖然都是老問題,但哪個問題解決起來都不容易,還都看不到前景。也許問題還有很多,但放著這些問題不談,空喊還能有20年的穩定增長,用處不大。
陳功相信,隨著今后時間的延長,市場一定會想起安邦對諸多重大戰略的看法——從老齡化到“非洲馬歇爾計劃”,再到國有企業改革,再到“后土地經濟”,這一連串的建設性方案,終究會有發揮作用的那一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