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展望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的發展,我認為主要具備以下三方面的優勢。
一是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無論是繼續擴大內需發展戰略的需要,還是西部大開發、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一大批國家級重大建設工程以及我國穩步推進的城鎮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都為工程機械行業提供了龐大而長久的市場。據國家權威機構預測,到2005年國內工程起重機的年需求量將達到8000~9000臺(包括塔式起重機)。
二是中小噸位產品穩中有進
中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生產體系。中、小型汽車起重機的批量生產也已經有了三十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從80年代開始,國內一些生產輪式起重機的重點骨干企業先后分別引進了日本多田野、加藤,美國格魯夫和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的先進技術,經過多年的消化吸收和國產化工作,已經大大地促進了我國輪式起重機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水平的提高。幾十年來,國內輪式起重機產品已經在我國的華東、中南、華北、西南、西北等地區以及軍品供應中占有了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這些都為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是國內勞動力資源豐富
勞動力價格便宜是我國在國際競爭中比較突出的優勢。我國出口的工程機械產品近年來雖然其技術含量有所增加,但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我國工程機械產品成本中勞動成本所占的比重遠遠低于國際水平。今后隨著產品的增加,勞動力成本的比例還會進一步降低。這些同樣也是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項重要優勢。(中國機電日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