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通報了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情況,以及下一步安全生產重點工作和目標任務。
黃毅強調,要利用當前煤炭經濟下行時機,進一步深化煤礦安全生產的整治,落實煤礦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尤其是要通過加大煤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后產能來提升煤礦的安全保障能力。
“打非治違”、“掛牌督辦”顯成效
據黃毅介紹,黨的十六大以來,安全生產工作在法制建設、體制機制創新以及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從今年4月份開始,國務院利用六個月的時間,在全國集中開展“打非治違”的專項行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的行為,治理違規違章操作的各種現象。通過這一階段的工作,專項行動見到了明顯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國依法查處的各類非法違法行為將近87萬起,責令停產停業停建的單位達到了56500多家,依法關閉取締的非法生產經營單位2.4萬家,由此使得因非法違法導致的較大事故的比重下降了15%。
目前專項行動正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全面檢查、重點抽查階段,安委會決定從9月份開始,要組織16個督查組對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包括對新疆建設兵團進行“打非治違”專項督查,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采取措施,來推進專項行動的深入。
黃毅還透露,自2010年確立重大事故由國務院安委會掛牌督辦制度以來,國務院安委會已經對發生146起重大事故實行了掛牌督辦,目前結案的有96起,結案率達到66%,很好地發揮了事故教訓的警示作用。但是在掛牌督辦過程當中,由于某些環節銜接、溝通、協調不夠,而影響了事故調查處理的進度、對事故責任的認定和對事故責任的追究。對此,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最近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重大事故掛牌督辦工作的通知》,對相關的工作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
利用下行時機加快煤炭結構調整
總體上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仍然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形勢依然嚴峻。目前我國共有1.2萬座煤礦,其中85%以上是小煤礦,這些小煤礦基礎比較弱,安全保障能力比較低,集約化程度比較低,仍然是目前煤礦事故的重災區。小煤礦的產量只相當于全國煤礦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事故的死亡人數占全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二,所以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小煤礦的整頓關閉,是解決制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一個重大的措施。
黃毅表示,在抓好瓦斯治理的同時,要下更大決心繼續整頓關閉小煤礦,今年力爭再關閉625處。只有把小煤礦數量降到一定程度,才能從整體上提升煤炭工業的素質.“中國是一個煤炭大國,中國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絕不能建立在小煤礦、小土群的基礎之上,必須發展機械化、現代化。”黃毅說。
近幾個月來,煤炭生產供大于求、價格不斷走低,這樣的形勢會不會對煤礦的安全生產帶來不利影響?黃毅表示,今年以來煤礦供需關系發生很大的變化,供大于求的現象逐漸顯現,“我們擔心有些煤礦會減少安全的投入,使一些應該完善的設施推遲完善的時間。”
黃毅說,但同時,有一些小煤礦受市場的影響,現在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這給淘汰落后的煤炭產能,繼續關閉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小煤礦提供了很好的時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時機,來進一步深化煤礦安全生產的整治,落實煤礦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尤其是要通過加大煤炭結構調整的力度,淘汰落后的產能來提升煤礦的安全保障能力。”
井下避險設施建設要經濟適用
井下六大系統建設尤其是救生艙的建設進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但造價高、占地面積大等問題讓部分煤炭企業對救生艙的態度有些“為難”。在中國目前的地質條件下,究竟是使用移動救生艙更好還是建設固定的避難硐室更好?黃毅表示,還是主張從實際出發,本著經濟適用、可靠、有效的原則,來加強井下避險設施的建設。“最近我們專門到湖南進行了調研,在煤炭壩鎮的一個村煤礦井下專門考察了一個固定的避險硐室,利用廢棄的巷道經過改造,投資很少,但是很實用,我們感覺到可以在相應井型的煤礦推廣使用。”
黃毅特別強調,對所有井下的設施設備都要取得安全認證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包括井下的避險設施、移動的救生艙和固定的避難硐室,在這方面國家安監總局也專門對避難硐室以及救生艙的標準下發了規范性的文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井下的設備設施必須符合安全的標準,才能投入使用,這方面標準不能降低。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