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電,特種設備安全法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這部法律草案的制定,旨在加強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預防特種設備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草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節能環保、綜合治理的原則,分別對安全技術規范、生產經營使用、檢驗、事故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明確了特種設備的范圍和監管原則,確立了安全技術規范的法律地位,規定了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主體責任,界定了國家檢驗和企業檢測的關系,增加了民事法律責任。
草案規定,特種設備是指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較大危險性和潛在危害性的設備、設施。同時,授權國務院對特種設備采用目錄管理方式,由國務院決定將哪些設備和設施納入特種設備范圍。
當前中國特種設備生產企業已達5萬多家,已形成從設計、制造、檢測到安裝、改造、修理等完整的產業鏈,年產值達1.3萬億元。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聞世震表示,特種設備安全立法已成當務之急。在中國,特種設備數量正迅猛增長,安全保障壓力不斷增大,人民群眾對安全保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特種設備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安全技術規范缺乏相應的法律地位,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相關民事關系需要規范,現有的行政法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需要,亟須制定出一部適合我國國情和國際通行做法的特種設備安全法,從制度上、源頭上有效防范、減少和遏制特種設備重大事故的發生。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中國共發生較大以上事故1538起,死亡1601人,受傷1744人。尤其是近年來幾個大城市相繼發生多起電梯和自動扶梯事故,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
八屆全國人大以來,每年都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和建議,要求制定特種設備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十屆全國人大期間,著手研究擬訂特種設備安全法草案。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成立后,繼續開展法律的起草工作,在廣泛調研、多方征求意見和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數易其稿,形成了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特種設備安全法草案。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