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九月,西域重鎮烏魯木齊儼然成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不同語言和膚色的各國政要、商賈云集于第二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經過6天繁忙的商貿交流互動,盛會于7日圓滿落幕。
短短6天時間,第二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吸引了1000多位中外政要及嘉賓參會,5000余家中外企業和各類采購商參展,全球200多家媒體聚焦于此。博覽會期間舉辦的能源、物流、金融等論壇和推介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與會各國政要和企業的交流合作。
盡管目前僅舉辦兩屆,但中國—亞歐博覽會憑借“和諧發展、合作共贏”的主題和全面開放的新疆所構筑的交流平臺,已成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背景下,世界各國謀求長遠發展不可多得的新機遇。
商機無限:世界各國和地區“淘金”亞博會
承載“友好往來、亞歐一家,和諧紐帶、經貿橋梁”使命的中國—亞歐博覽會于2011年首次舉辦,吸引了歐亞30多個國家參會。而今年參會國家和地區已增加到55個,荷蘭、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等10國首次亮相,意大利、荷蘭、烏拉圭、拉脫維亞等國還舉辦專場推介活動,參展國家和地區首次覆蓋除南極洲外的全球六個大洲,中國—亞歐博覽會國際化特征進一步顯現。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暨中國區總協調官賴世平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影響,歐美企業開始關注中亞等新興市場,中國西部所享受的優惠政策、中亞國家的經濟復蘇以及雙方明顯的經濟互補性都成為各國企業的興趣點。此次12家意大利參會企業就是要通過博覽會向中亞推介環保型、可持續性、石油加工、節水灌溉等許多先進技術。”
博覽會是臺灣地區產品進入中亞最好的平臺,這次精挑細選參展的18家臺企以文創、食品等行業為主,而且很多產品經過清真認證。”負責組織臺商參展的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副總經理葉明水介紹說。
中國500強企業之一的新疆特變電工展位,吸引了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客商洽談合作。新疆特變電工副總經理吳微說:“近年來特變電已在中亞國家建設了一批電網工程,本屆博覽會為特變電工進一步走向世界創造了機會。”
在9月3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經濟合作項目推介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共簽約投資合同項目170個,總金額2068.53億元,比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集中簽約金額增長11.78%,項目涉及現代農業、食品加工、電力、能源、礦產開發、機電、紡織、旅游等14個投資領域。
絲路復興:開放的新疆創造經貿“新機遇”
第二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不僅傳達出博覽會本身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的信號,也凸顯出新疆作為中國—亞歐博覽會的承載平臺,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正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向世界伸出合作之手,創造經貿新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和絲綢之路的復興。
新疆作為歐亞大陸地理中心,具有成為亞歐文化與經濟中心的內在潛力,在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能源資源、旅游資源、文化背景以及國家政策方面,都已具備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優勢條件,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積極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能源、礦產、農業林果等資源開發合作項目不斷增多,國家設立了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以及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運營,都大大增加了新疆對外開放的力度。
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安鉉鎬表示,當前,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90%的日用品都從中國新疆進口,面對巨大的商機,今年韓國貿易協會帶來20家企業第二次參加博覽會,就是希望通過新疆進入中亞和中國中西部市場。
互利共贏:和諧發展理念成為國際共識
第二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已落下帷幕,此次盛會收獲的不僅是與會各國和地區在經貿合作、文化交流領域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博覽會主題“和諧發展 合作共贏”已成為與會政要和客商的共識。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表示,中國—亞歐博覽會“和諧發展 合作共贏”是非常好的主題,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的經濟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中國實行經濟開放的政策。要想取得經濟的增長,就需要實現各國之間的協作,中國-亞歐博覽會加強了中國與鄰國之間的合作,也充分證明這一地區的文化多樣性可以實現和平共存。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馬蘇德·汗說,中國—亞歐博覽會充分證明中國致力于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實現合作共贏的意愿。與冷戰時期國際“零和博弈”的思維完全不同,中國敢于想象在一個新的世界里面,所有人都能取得成功。中國在自己追求利益的同時,并沒有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其和諧發展、合作共贏的概念,能夠克服各個國家在文化、社會和政治上的差異,同時也完全符合當前世界多樣化的需要。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素帕猜認為,中國—亞歐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絲綢之路的復興。通過這一盛會,亞歐各國將在經濟建設、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公共資源利用等方面加強合作,最終實現和諧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