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工程機械租賃業迄待發展完善的理論依據
我國施工工程機械的租賃業務是在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新生事物,由于近年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展和工程機械市場的變化,工程機械租賃業務有其存在的充分的合理性,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雖尚處初級階段,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已深深吸引了眾多工程機械生產商和租賃業主。
工程機械租賃業務存在的合理性
工程機械租賃之所以能得到迅速的發展,是因為它有著充分的合理性,歸結起來有以下十數條:
國家建設急需的重大技術裝備,國產設備不能滿足需要,在外匯資金困難的情況下,通過融資租賃形式引進國外先進設備。
工程所需的進口設備受到外國進口配額或技術封鎖的限制,利用租賃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因為不是進口,就能避開一些國家限制條件。租賃不屬于貸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不將租賃視作外債,能在不影響對外負債總額的情況下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
二、我國現階段工程機械租賃的行為方式
工程承包商在資金困難的條件下承擔中標任務,通過融資租賃先取得施工機械的使用權,待工程完工后將所得工程利潤付清資金,并取得設備的所有權。
大型工程的建設工期長,參與施工的單位多,而資金短缺,由工程建管單位出資集中購買施工機械再租賃給承包商使用,租金可以從工程款中扣除。
母公司根據子公司的需求集中資金購買工程所需的關鍵設備、租借給子公司使用,并按租賃形式結算。幾個子公司可以交替使用,這就大大減少了總投資和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從兩個方面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工程所需設備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沒有后續工程可用,通過租賃的方式解決一時之需,用完后退租,這樣可以減少投資規模。
國內工程機械市場格局從賣方主導變買方主導,銷售市場競爭激烈。制造企業為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份額,采用了“分期付款”、“以租代購”或“先租后購”等靈活銷售手段,類似融資租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