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頹勢短期難改觀
從國內外發展環境來看,當前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形勢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更為復雜。外部需求萎縮與內需增速放緩相互交織使得制造業下行壓力增加。
羅軍認為,隨著歐美經濟下滑,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中國制造業出口形勢將依然嚴峻。預計今年外貿增長為10%左右,而去年這一數字為22.5%。
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白曼說,雖然長久以來低成本是中國制造業的強處,但中國不可避免將進入到創新發展階段,而科技的發展與創新是最重要的。“在可預見的年限內,低成本勞動密集型仍會有所發展,但逐步會朝著綠色、節能的方向發展。這些在日本、歐洲、美國已有端倪。”
法國雷曼-日產聯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說,中國制造業的傳統優勢正面臨挑戰。比如,中國汽車業的出產總成本比墨西哥、東南亞等地區更高。
他同時表示,歐洲有很多創造性的制造業技術,但卻并不實施。如果中國能將技術與實施很好地結合,那么將不需要擔心生產力的問題。
隨著能源壓力的持續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逼近,專家們普遍認為制造業將日益與信息化相融合,智能化變得越來越重要。
此外,制造業對綠色發展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從設計、消費到再制造環節,都要貫串綠色概念,特別是推廣節能產品、節能技術、節能工藝,促進低碳與循環經濟。在新的工業革命影響下,制造業回歸將重塑國家的競爭力,成為就業、環境改善等社會問題的重要出口。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