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推動我國工業由大到強轉變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哪些經驗?從中我們又獲得了哪些啟示?
苗圩:我覺得有幾點非常重要。第一,要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發展,加快完善促進工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技術、人才投向實體經濟。第二,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高起點加快工業化進程。第三,要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第四,要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加快創新能力建設,為工業由大變強提供有力支撐。第五,要高度重視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加強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全面提高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第六,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更多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和改善政府的宏觀調控,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激發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工業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主戰場
記者: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艱巨性進一步凸顯,國內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國工業在由大到強的發展道路上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苗圩: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戰場。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工業產品的技術含量、質量檔次、健康環保、安全標準等方面的要求快速提高。但與此要求不匹配的是,我國產業層次低、升級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依舊十分突出。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和產業化能力弱。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在一些規模經濟特征顯著的行業,企業規模小而散的現象比較突出,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難以提升,缺乏龍頭企業進行產業鏈整合,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創新發展壓力大。企業稅負較重,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面臨利潤微薄、經營困難局面,無力進行新產品研發和商業模式創新。
與此同時,2010年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量達到24.3億噸油當量(35.37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的20.3%,超過美國的19%,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在世界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粗放進出口模式代價越來越高。
這些問題最終都會聚結為一種迫切需要,即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要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遵循工業化客觀規律,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積極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記者: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我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苗圩:今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行了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最重要的有六個方面:一是要著力推進工業發展制度環境建設。二是要著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三是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四是要著力推進融合發展,深化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集成應用。五是要著力推進協調發展。六是要著力推進改革開放。
這“六個著力推進”是胡錦濤總書記對落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總體部署提出的明確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使命意識和憂患意識,按照“六個著力推進”的要求,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