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近一年后,國家發改委對城市軌道項目的審批再度開閘。蘇州、杭州、成都等城市的25個項目和規劃獲批,涉及投資金額7000億元。這對于工程機械行業掘進機分行業的企業們來說,不吝是一則重大利好消息。
審批重新開閘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9月公布的消息,蘇州、青島、杭州、成都等一批城市的城軌項目可行性報告獲得批復,蘭州、太原、石家莊、廣州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也獲得批準。據了解,此次通過的軌道交通建設近期規劃數量創3年新高。
地鐵、城市軌道等項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材料與設備。作為設備制造行業,工程機械行業對交通項目的建設敏感度一直很高,堪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2009年經歷各地大量開工建設地鐵的高潮后,發改委去年收緊了對城市軌道項目的審批。根據發改委網站公布的信息統計,去年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僅批復了8條新的城市軌道線路以及《深圳市近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0年和2011年分別僅有3個項目、兩個規劃獲批。在這種情況下,工程機械行業,特別是掘進機制造商們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
根據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上半年報的分行業報表,該公司機械加工及制造分行業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145萬元,同比減少68.7%。營業利潤率為4.57%,比去年同期減少5.71個百分點。而從去年的情況來看,該公司2011年年報同時顯示,201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41.92億元,比2010年同期減少6.4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17億元,比2010年同期減少6.51%。在解釋其中原因時,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表示,2011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持續深入,建筑施工行業面臨了較為嚴峻的挑戰,而上海本地市場則更面臨縮減及資金趨緊的雙重壓力。中交天和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光華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由于今年上半年國家沒有相關的項目開工,今年以來公司面臨訂單困難的局面。
拉動作用明顯
“國家今年審批的7000億元城市軌道投資項目,將對我們掘進機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機電工程分院副院長、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秘書長宋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果這些項目全部開始實施的話,對掘進機行業的促進作用將比2008年還要大”,宋振華在介紹近幾年來我國掘進機產銷情況時說。2008年國內掘進機制造商們都在忙,訂單都很滿。從2010年開始,國內掘進機的需求量有所下降。2011年,市場進一步萎縮,初步統計市場銷量在100臺。今年到目前為止,從各企業普遍反映的情況來看,行業總的形勢比去年要差。
國家項目批復的作用何時才能顯現?宋振華表示,一般一個建設項目周期都比較長,從立項到報批,會需要2~3年的時間,而到正式開工還會有1年的時間。剛審批的城市軌道投資項目對行業的拉動作用,估計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產生效應。
對于未來,不少專家表示出了樂觀態度。一位業內專家分析說,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將在“十二五”期間迎來新的高峰,除一線城市外,二三線城市地鐵規劃和建設正在蓬勃展開,預計到2015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3000余公里。從目前國內隧道建設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加速隧道建設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機械化,而這將為掘進機營造出更大市場。
條塊分割嚴重
和一般行業不同的是,掘進機制造業與建設項目的關聯度很大。而正是由于這一原因,目前在行業內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條塊分割狀況。
從掘進機企業資本結構來看,其主要股東往往與上游行業的大公司有關。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2012年上半年報顯示,它的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城建(集團)公司,持股比例為52.6%。此外,資料顯示,另一掘進機制造企業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為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專業子公司,由中國中鐵控股、中鐵隧道集團參股。最近,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李建斌在談及中鐵裝備時就以“中鐵裝備作為中國中鐵旗下,脫身于隧道施工的企業”,概括出了中鐵裝備的歷史沿革。
另外,很多掘進機制造商的銷售往往是“依山傍水”,它的訂單往往來自于行業內部以及本地。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上半年報顯示,其業務地區分布中,上海地區排第一位,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46億元,占公司上半年總收入的近60%。其次為江蘇,營業收入為8億元;第三位為浙江,營業收入為6億元。而李建斌在最近的一次發言中還表示,目前,中鐵裝備出廠盾構42臺,承擔了北京、重慶、鄭州等地18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水工隧洞項目的盾構施工任務,總掘進歷程達80公里。對于這種地方保護的現象,業內人士更多地只能是表達出無奈。張光華表示,“今年以來公司的訂單比較困難,一方面是因為市場需求減少,另外一些項目則是眼瞅著無法中標,只能干著急?!?/P>
對此,有關專家分析了三大原因:首先,因為有的掘進機制造企業是由施工單位發展而來的,或是隸屬于施工建設單位,因此在工程施工單位承接隧道工程后,往往傾向于在本系統生產或合資合作生產,以便取得最大利益,而目前實行的招投標管理辦法中,又有“采購人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提供的”項目可以不進行招標的規定,所以,系統外的企業很難在這樣的項目中拿到訂單。其次,各地方政府為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對于本地的隧道項目,傾向于在本地制造設備,因此各地短時間內出現了不少為中標服務的合資合作企業,這些企業,一般是由外商總承包和負責,國內企業承擔結構件制造和組裝。另外,缺乏行業組織,缺乏行業統一的管理,也正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原因。因此,今年7月,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在上海成立,業內幾家重點企業如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機械制造分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均為副會長單位。宋振華表示,最近分會正在進行行業調查和摸底,準備在充分掌握行業第一手資料以后,對行業提出可行性的管理建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