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有企業、外資與港澳臺投資企業、私營企業三種類型企業分類,私營企業社會責任評估得分最低。這是10月11日,在2012中國裝備制造業企業社會責任論壇上發布的《中國裝備制造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2)》的觀點。
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一系列的資源、環境等社會問題。報告指出,三種類型企業存在差異。評估是分經營與管理、利益相關方關系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三方面。總體而言,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在總體上居于領先地位。相比而言,私營企業在各個方面都是最低的。
社會責任的理念發端于歐美,外資企業通常最先受到全球潮流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國有企業逐步進行了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經濟責任得到了強化。報告認為,私營企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社會責任結構失衡,利潤壓力更大而忽視容易忽視其他方面的社會責任。
報告從調查中還發現,裝備制造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和典型的消費制造企業以及服務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并不是完全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經濟環境和沒有完善的推行制度也是重要的原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