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50年的風風雨雨,南水北調工程終于向我們走來———從宏偉的構想進入實施階段,東線第一期工程年內就要開工了。
經過5—10年的建設,北方受水地區年增134億立方米供水能力這個調水規模是怎么確定的呢?它是根據水資源條件,考慮受水地區節水、治污和挖潛因素,進行科學地供需分析后作出的。經專家多方分析論證,受水區現狀(2000年)城市缺水量為51億立方米,其中包括超采地下水36億立方米,擠占農業與生態用水15億立方米;預計到2010年缺水112億立方米,到2030年缺水192億立方米。
東線水經治理后水質可達到國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南水北調的東線地區經濟發達,水資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因此治污是東線調水中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由中國環境規劃院牽頭完成的東線治污規劃是一個包括“治理、截污、導流、回用、整治”的治污工程體系。對東線工程受水區、輸水區及相關水域分別實施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及水質改善工程。規劃建設369項工程,總投資240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為140億元。經治理后,輸水干線和用水規劃區的水質可達到國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
不會超過用水戶的可承受能力范圍南水北調工程的水價將本著“還貸、保本、微利”和“定額用水、差別水價、超額累進加價”的原則確定,并按容量水價和計量水價征收。
依據國家有關規程規范,按供水水量和輸水距離,逐段分攤投資,在成本分析的基礎上測算各分水口門的水價。初步測算東線干線山東省分水口門的平均水價約0.60元/立方米,中線黃河以南干線分水口門平均水價約0.20元/立方米,黃河以北干線分水口門平均水價約0.70元/立方米。在分水口門水價的基礎上,受水區用水戶的水價還要考慮分水口門至自來水廠的配套工程、城市自來水廠及配水管網、污水收集與處理等環節的成本,用水戶實際支付的水價在此基礎上將有所提高,但不會超過用水戶的可承受能力范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