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終歲尾,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交出一份令人興奮的答卷:2002年實現利潤將超過2500億元。
這一統計數字表明,今年的國企利潤不僅繼續支撐著整個工業行業利潤的半壁江山,而且創下歷史最好水平。
分析2500億元,石化行業的貢獻占了三分之一。一年來,在國際油價上漲的形勢下,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通過加強管理、重組上市,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實現利潤達到830多億元;機械、電力、冶金等行業產值、效益協調增長,實現利潤均超過預期;此外,通過加強技術改造,輕工、電子等行業對國企利潤的增加也做出較大貢獻。
國企2500億元利潤來之不易。喜人的數字背后,是今年以來各級經貿委和各類企業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扎實工作。
國有企業改革的新進展帶動企業利潤增加。今年以來,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取得積極進展,一批大公司大集團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成功重組上市,使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發生深刻變化。目前,在工業領域,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和實現利潤分別占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32%和63%,上市公司已成為優良國有資產的富集區。
國家加大企業重組力度,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企“航母”初具規模,效益大幅提高。感光材料行業、上海鋼鐵企業、東風汽車公司的重組,起到了全面提高競爭力、帶動行業迅速發展的作用;民航、電信業的重組改組,把競爭機制引入壟斷行業,打破了多年“堅冰”,活力迸發;電力、黃金、稀土等行業的重組工作也正在抓緊進行。
與此同時,國家通過實施關閉破產、債轉股和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等重大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資本金不足、人員過多和社會負擔過重等問題,使一大批企業走出了困境。同時有一大批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穩妥地退出市場,今年國家共下達企業兼并破產項目382項,終結248項,核呆269億元,初步建立了優勝劣汰機制。
各級經貿委運用世貿組織規則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預警預測和及時監控,加大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實施力度。加入世貿組織一年來,反傾銷新立案10起,涉案值592億元。在鋼鐵行業首次運用保障措施,對鋼鐵行業利潤大幅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