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量年增速高達50%當前,我國挖掘機行業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時期。2001年挖掘機的銷售量躍升到12397臺,與2000年比較,全國挖掘機的產、銷量分別增長55%和56%。顯然,挖掘機在整個工程機械行業中是產、銷量增長最快的機種之一。截至2002年8月底,全國液壓挖掘機的銷售量已超過13000臺,這個數字超過了2001年全年的銷售數。
預計今年全國液壓挖掘機的銷售量將超過18000臺,與2001年比較,2002年全國挖掘機銷量在2001年的基礎上又猛增了50%。2001年,整機質量為20至22噸的履帶式挖掘機的銷售量占履帶式挖掘機銷售總量的84%,占所有挖掘機銷售總量的73%。西部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從挖掘機市場分布區域來看,東部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省、市仍然是挖掘機銷售的熱點地區,其中以山東、江蘇和浙江為全國挖掘機最旺銷的地區。2001年山東、浙江、江蘇新購挖掘機數量都分別在1000臺以上。西部地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一些重點工程陸續啟動,國家重點建設資金逐步到位,開發和建設西部的聲勢和規模不斷高漲和擴大,液壓挖掘機作為重要的快速、高效的施工機械愈來愈被人們所接受,隨著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液壓挖掘機在各種工程建設領域,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因此,近年來西部地區各省市液壓挖掘機的購買量逐年增加,但總的來看,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年來挖掘機購買量的絕對值較低,不及東部旺銷地區的1/10至1/4,液壓挖掘機的現實市場和潛在市場在西部地區還遠沒有被開拓出來,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比較經濟落后,私人購買力不強。這幾年液壓挖掘機的銷售量每年均以超過50%的速度在增長,在這龐大的中國挖掘機市場中,有70%至80%的液壓挖掘機是由私人購買的,這一點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更為突出,西部地區私人挖掘機的購買力不足。2.存在觀念的差異。人們通過銀行按揭購買挖掘機是“用今天的錢,還昨天的債”。因為挖掘機是一臺能不斷賺錢、不斷創造財富的機器。通常一年以后挖掘機的購置成本和使用費都能夠掙出來,以后賺到的錢都是純利了。私人通過購買挖掘機發家致富的例子不在少數,應大力宣傳,這對挖掘機的促銷大有好處。3.西部地區應大力宣傳推廣銀行按揭,使銀行、企業、保險公司三方合作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目前,國內銀行與企業合作,用戶可以通過銀行按揭購買這些企業的產品,這種銀行、企業、保險公司三方合作銷售的情況越來越多,而且發展勢頭還很猛。據了解,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當出現某家有實力的代理商銷售某一有名公司的挖掘機產品時,銀行會主動上門與企業和代理商尋求合作,保險公司同樣有很高的積極性,只要正常運作這種按揭銷售,無論對企業、銀行、保險公司或者用戶來說都可以得到各自的好處,是共贏。銀行、企業、保險公司合作成為催化劑2000年,中國建設銀行率先在全國推出了工程機械擔保貸款即按揭銷售業務,這是建設銀行繼在全國開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后推出的又一消費業務。工程機械擔保貸款業務的產生和快速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需要,該業務的發展大大推動了廠家產品的銷售,加速了其資金的周轉,降低了財務成本與風險;同時拓寬了代理商、經銷商的銷售渠道,增強了競爭能力。
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建設銀行先后與主要的十幾個挖掘機生產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為這些企業的挖掘機、裝載機等產品提供擔保貸款服務。這種銀企合作的關系,不僅發展了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同時也帶動了結算、代理等中間業務的發展,達到了銀企雙方“互動、雙贏”的效果。按揭銷售是一項對企業、用戶、銀行、保險公司多方有利的金融服務。對代理商而言,擴大了銷售,降低了風險;對企業而言,促進了資金回籠,提高資金周轉率,使挖掘機生產進入良性循環;對用戶而言,降低了首付款,延長了付款期限,降低資金支付壓力;對銀行而言,在增加存貸款的同時獲得了利差;對保險公司而言,在風險很小的情況下,擴大了保費收入。未來三年形勢依然樂觀未來三年中國挖掘機市場的發展趨勢可預測為銷售量增長率約在20%左右,2003年至2005年挖掘機的銷售量約為75000至80000臺,其中:2003年挖掘機銷售量為21500臺,2004年挖掘機銷售量為25500臺,2005年挖掘機銷售量為30000臺。
在這三年中,小型挖掘機、輪胎式挖掘機以及30噸以上的中型挖掘機將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近幾年我國工程機械市場特別是挖掘機市場的用戶群體發生了很大變化。個體施工用戶逐年增多,一批個體戶和剛剛脫離土地的農民加入到施工隊伍中,他們購買挖掘機的欲望很強,實施銀行按揭銷售像一劑催化劑,使其購買挖掘機的欲望變成了現實。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