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好于上年,好于年初預期,好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一)生產持續快速增長
1、產值增幅創近年新高
2002年,全國規模以上機械工業企業按現價計的總產值完成18489億元,同比增長25.12%;按不變價計算的總產值完成18206億元,同比增長23.39%,是歷史上罕見的高速。這一增長速度,比同期全國工業增速15.70%和18.90%分別高9.42個百分點和4.49個百分點,居工業各行業之首。
2、重要產品產量全面增長
15類具代表性的、對機械工業總量有較大影響的機械產品中,13種產量大幅增長。其中汽車347.7萬輛,同比增長38.45%;內燃機28434萬千瓦,同比增長38.33%;發電設備2120.84萬千瓦,同比增長57.60%,金屬切削機床23.2萬臺,同比增長19.15%。
3、“與時俱進”,增速逐月不斷升高
四個季度的生產增長速度,按工業總產值計分別為15.1%、18.86%、23.92%和25.12%;按工業增加值計分別為13.16%、16.53%、16.57%和18.09%。
(二)產需銜接良好
1-11月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5153億元,同比增長23.89%,與上年同比提高9.08個百分點。應收帳款凈額及產成品占用資金的增幅遠遠低于銷售收入的增幅。1-11月年機械工業應收帳款凈額3446.35億元,同比增長6.63%;產成品庫存1644.61億元,同比增長5.59%,比同期銷售收入增幅分別低17.26個百分點和18.3個百分點。
(三)經濟效益全面提高
1、虧損企業虧損額減少
機械工業虧損企業連年減虧,2000年虧損203.28億元,2001年降至195.27億元,2002年1-11月再降至179.65億元,2001年、2002年分別減虧3.94%和3.16%。
2、實現利潤大幅增長
機械工業全行業盈虧相抵實現凈利潤持續高速增長,1999年312億元,2000年471億元,2001年646.7億元,2002年1-11月831.1億元,2001年、2002年1-11月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37.30%和46.54%,連年增長幅度如此之高,歷史上未見。
3、上繳稅金大幅增長
2002年1-11月機械工業企業交納稅金694.8億元,比2001年的571.42億元,增長21.59%,占同期全國工業稅金的12.76%,比上年占比11.79%提高了近1個百分點,機械工業為國家財政做出了重要貢獻。
4、主要經濟效益指標提高
2002年各項經濟效益指標逐季提高,與2001年比較都有較大幅度提升,其中銷售收入利潤率提高0.8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提高0.15次,成本費用利潤率提高0.93個百分點。
(四)機械工業對全國工業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
以不變價計算,機械工業對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1.45%,以現價計算,機械工業對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4.78%。
2002年1-11月機械工業比上年同期新增利潤263.95億元,對同期全國工業新增利潤808.67億元的貢獻率為32.64%。
2002年1-11月機械工業比上年同期增交稅金123.39億元,對同期全國工業增交稅金597.50億元的貢獻率達五分之一(20.65%)。
(五)各主要行業、地區普遍穩定高速增長
2002年,機械工業全面發展,在生產上沒有負增長的行業和地區,在效益上消滅了虧損的行業、省市,而且絕大部分行業、地區都是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
(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2002年新產品產值增長40.12%,而上年不到20%,新產品產值對機械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7.85%。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技術裝備的自主研制和生產取得重大成果。
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機械工業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明顯增強。2002年民營資本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已占全行業四成左右,“三資”企業主要指標占全行業的三成左右,其中利潤和出口交貨值分別占全行業的五成多和六成多。
2002年機械工業運行形勢良好,是多項利好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強勢內需的拉動
首先是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拉動,其次是消費結構升級,汽車消費漸成時尚,城鎮房地產發育迅速,這些都直接、間接地帶動了多種機械產品的大量需求。
2、出口貿易的增長
2002年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1.12%,而上年只有7.7%。
3、強勢行業的拉動
汽車行業是機械工業中的強勢行業。2002年,汽車行業對機械工業各項主要指標的貢獻率都在50%以上,其中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的貢獻率分別為51%和61.4%。汽車行業已成為機械工業乃至整個工業和國民經濟增長中一個新的亮點。
4、機械工業自身水平的提高、活力的提升。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機械工業在高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仍未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構成了今后對保持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隱憂和威脅,亟待著力解決。否則,當前的大好形勢難以持久,很難保證行業步入良性循環、并達到真正振興的佳境。
二、2003年機械工業可望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進一步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
按照國民經濟總目標的要求,根據當前市場需求及機械工業本身條件分析,我們預計在運行質量提高的基礎上,2003年機械工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仍可望達到兩位數的增長水平。預計全年總產值(不變價)增長15%左右,工業增加值和實現利潤增長10%左右,汽車產量360萬輛左右,其中轎車產量將達130萬輛左右,數控機床產量將達2.8萬臺左右,發電設備產量將達2500萬千瓦左右,一批重大成套設備及新產品研制取得突破,新產品對機械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將達35%以上。
為實現2003年行業繼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全行業要戒驕戒躁,全力以赴地繼續抓好改革、改組、改造,兢兢業業地改進企業管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