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給各位記者做一個友情提示,我的頭發白了,實際上我很年輕,我今年只有47歲。頭發白了叫歲月。臉上沒有褶兒,這叫信念。”11月10日,當十八大代表、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戴林在回答記者提問之前,先不忘拿自己的華發幽默一下。在場的中外記者都會心地發出了笑聲。
其實如同自己作為“掌門人”少年老成一樣,成立才8年的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憑借年平均40%的增長率,成為我國安防行業的知名品牌。作為天津市涌現出的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科技小巨人企業的典型代表,天地偉業成功的一個重要秘訣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
“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但是靠什么去發展,靠什么去轉變,這是一個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創新驅動的軌道。”十八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說。在當晚專門為創新戰略舉行集體采訪活動中,新聞中心出現了十八大開幕以來最“龐大”的代表群體——周濟和戴林等4位企業家,其中兩位民營企業家、兩位國有企業負責人,他們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型發展步伐”集體采訪活動中,讓記者們分享了關于創新的有效做法與心得體會。
科技創新:夯實質量提升之基
“請大家注意,在十八大報告中,唯一一個在標題上出現的國家戰略,就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周濟說,企業強則國家強,企業興則國家興。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主要途徑。
巧合的是,當晚參加采訪活動的4家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代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還是民營企業翹楚的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施創新戰略時,都不約而同地把以科技創新為主的自主創新,作為企業質量提升和產品品質飛躍的基礎。
先后承擔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第二代衛星導航地位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廣袤的蒼穹書寫中國制造質量佳話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更是我國自主創新提升質量的典范。
作為我國機械重工行業的明星,三一1994年進入機械行業以來,率先打破傳統制造行業依靠“低成本優勢”和依賴“技術引進”的常規模式,制定了“產品定位高品質、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核心部件自主研制”的研發創新戰略。一方面,將國外企業壟斷的產品和技術,如長期被日本、美國等企業壟斷的挖掘機技術,長期被德國企業壟斷的混凝土泵送技術等作為研發重點,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另一方面,企業還建立并遵循“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思路,研發計劃直接來源于市場需求。
“三一是完全靠科技創新驅動的一個企業。我們的科技創新,第一點是敢想敢干,第二點是面向市場,第三點是加大投入,我們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5%以上,第四點是自主合作。”十八大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