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初,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綜合得分第一名的成績摘得“山東省省長質量獎”,獲得這份以“質量”命名的高規格獎項。10月,山推獲得“全國質量獎鼓勵獎”。對山推而言,這不僅僅是榮譽,更是在產品、技術、服務、營銷、人才、國際化和多元化等方面,實現企業發展的見證,價值引領 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這正是山推一直堅持的“質量型”發展之路。
三大平臺構筑“質量型”發展模式
“質量型”發展體現在不惜“血本”補齊企業發展短板。隨著產銷規模不斷擴大和業務日益多元,山推迫切需要對產、供、銷、研發、財務、服務等各部門的資源和信息進行統一整合。為此,他們高薪聘請了海外專家致力于三大平臺的改造升級,全力打造一支優秀的綜合型信息化團隊。一是通過ERP軟件平臺的實施,建立山推統一研發平臺、統一采購平臺、統一營銷平臺、統一財務管理平臺和精益生產制造平臺這五大信息化管理平臺,構筑山推整機、零部件和項目型三種業務模式;二是借助人力資源提升項目平臺,有效釋放人才價值,以更靈活的方式在企業范圍內配置人才,營造“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的軟環境;三是依靠精益生產平臺,推行精益生產方式。
質量管理系統(Quality Control System)是山推三大平臺工程之精益生產平臺的管理體系。2012年11月,正是山推啟動SQS整整一周年的日子。SQS是基于ISO9001,針對山推質量管理需要改進的關鍵點,對山推制造、改善、采購三個質量管理過程進行完善與提升所建立起來的質量管理系統。山推賦予SQS獨特的“3G”理念,即“1G” 以“規則第一”為理念的“制度體系”;“2G” 以“改善到底”為理念的“改善體系”;“3G” 以“共贏互利”為理念的供應商管理體系;這意味著需要對一個擁有一萬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的管理模式、生產流程、采購流程進行再造,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山推摘得“山東省省長質量獎”除依據產品質量外,還包括管理、服務等方方面面,因此獲獎不僅是對物化的“產品質量”的認可,更是對山推“質量型”發展的肯定。
把“卓越”融入山推
三原健是來自日本的供應鏈管理專家,山推近年來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化提升速度令他感到驚異。“山推帶給我的最初印象是‘粗放’,而今天的山推,即使按照日本企業的標準來衡量,其生產管理方式也是較為完善的。”
這種變化源自山推近年來持續推行的“卓越績效管理”,從質量、機制、成本、服務及效率等方面改善經營業績,以此帶來企業在治理結果、戰略決策、運行機制、經營績效等方面的顯著變化。借鑒豐田的TPS、卡特彼勒的CPS和五十鈴的IMM等先進管理理念,形成山推特色的精益生產方式,提升山推自身及整個供應商產業鏈的所有伙伴企業共同的改善。
山推“卓越績效管理”的一大特色是全員參與。以日本專家三原健先生為首的山推精益生產推進辦公室,主要試圖通過對山推文化和員工習慣的改變來提升山推的產品品質,提升山推員工的工作效率。這種細節的改變在山推的濟寧工廠生產線上隨處可見。工作交接時,都要形成文字記錄,如果沒有文字記錄,之前工藝出現的問題很難傳遞到新來交接的員工這里,要知道對于推土機來講,缺少1個螺絲都是致命的。除此之外,山推的工人們還將每臺整機的所有配件都放到單獨的貨架上。之前國內大部分企業的生產車間,都是將零件按照種類單獨放置。缺少什么零件就拿什么零件來裝,這樣的弊端是機器少裝了零件很難檢查。工人們將整機的所有配件單獨擺放,機器下線之前,貨架上的零件要全部用完。
精益在于細節
為了降低零部件對整機質量的影響,在提高對供應商考核門檻的同時,山推內部實行的“重品管理”從生產過程中切實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重品是重要品質的簡稱,對產品重要品質的管理有著山推的獨到之處。山推內部有一張重要品質進度表,將整機在生產、測試過程中的所有出現過的問題進行匯總,并且進行分類。黃色背景紅色字體表示問題還沒有解決,藍色背景黑色字體則代表了問題已經解決但是不保證是否徹底解決,而綠色背景則代表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并且表格還要記錄相應的對策摘要。這能保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會將正確的修改進行再修改。與這張表格相配合的山推重品會議會定期召開,公司總經理、技術負責人都要參加。部門的領導會盯著表格看,問題分下去,必須交到指定的人手中,而且限期解決。 長期堅持,山推產品的問題會越來越少。
山推對重要品質的分類之細致略見一斑,而山推的這種細致在人才運用上也有體現,這保證了山推知人善用。山推履帶事業部班主王建設手中有一張人員技能分類表,這是他管理員工的法寶。王建設班主負責的生產線有6道工序,技能分類表對每位員工的技能優勢進行記錄分級。每個員工在每道工序都有一個圖標記錄他的技能。在山推所有的班主都有這樣一張表格,一張表格并不驚人,然而山推把這些所有的表格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山推所有員工的“技能地圖”。
隨著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在山推的逐步深入,山推的各個職能、各個流程越來越有機地串在了一起。在此過程中,“卓越”漸漸融入企業管理當中,成為山推的血液和神經。(崔保運 廖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