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勃海爾南興有限公司執行董事Kleiner先生分析了利勃海爾移動式起重機市場現狀。從2004年起,包括汽車起重機、越野起重機、全路面起重機及履帶式起重機在內的移動式起重機在全球市場取得了顯著的年增長率,在2008年達到頂峰。但是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影響,移動式起重機市場也大幅下滑。2009年全路面起重機市場下滑了25%,全球需求量跌至2700臺,2010年全路面起重機市場進一步下滑了30%,全球需求量低于1900臺。幸運的是,全路面起重機市場從去年開始逐漸回暖,2011年全路面起重機的全球需求量為2200臺左右,利勃海爾預計2012年將進一步增長10%。
2009年至2010年,履帶式起重機市場也劇烈下滑,但在2011年也得到恢復。300噸以上的履帶起重機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增長強勁,目前的銷售狀況基本平穩。2012年,受能源領域(風力發電系統、發電站等)以及原材料行業(采礦、加工、煉油等)發展的支撐,移動式起重機的市場需求得到穩固。許多之前被推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開發項目在2012年重新啟動。在歐洲市場,受移動式起重呈現高飽和以及歐洲南部國家經濟問題的不利因素影響,利勃海爾預計未來這一版塊的移動式起重機銷售量不會有所增長。近來,利勃海爾在市場和銷售結構上也發生了重要轉變。8年前,全球60%以上的銷售額都由歐洲西部取得,其中德國是最重要的市場。這個比例現在下降到40%以下,而與此同時海外業務在不斷增長。利勃海爾注意到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BRIC(“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和其他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從長遠來看,在基礎設施建設、煉油、化工、能源項目尤其是風電項目的推動下,全球對移動式起重機的需求將持續走高。發電站的建設也將需要大量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利勃海爾大噸位移動式起重機和履帶式起重機的重要市場,尤其在過去5年,發展尤為良好。在中國最暢銷的是500噸級,84米伸縮臂移動式起重機LTM1500-8.1。這款車型正是利勃海爾這次Bauma展臺上展出的車型。該車型早在10多年前一經推出就備受廣大用戶的青睞,至今已交付了300多臺,是大噸位伸縮臂起重機中最成功的車型。該車型率先采用了數據總線技術,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擁有最長伸縮臂的一款車型。2003年5月,第一臺LTM1500-8.1交付給上海騰發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至今已有43臺該款車型交付給中國客戶。2007年,利勃海爾推出的LTM11200-9.1創立了新的世界紀錄。這款擁有世界上最強勁伸縮臂的1200噸全路面起重機,最大臂長可達100米,而且特別適合風力發電系統的裝配和安裝。這款車型已在中國市場成功銷售。在中國,風電領域蓬勃發展,這里對能源的需求也意味著對大噸位起重機的需求,當然還有利勃海爾最新研發的LR13000。該車型最大起重能力3000噸,非常適合核電廠的建設。第一臺LR13000在美國的一家煉油廠剛完成組裝。LR13000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新型加強動力臂,這大大增強了其優于傳統履帶式起重機的操作能力。Y形超起系統大大增強了大噸位起重機的起重能力。而使用加強動力臂通過兩個平行的桁架臂組合同樣達到了大幅提升起重能力的效果。全9橋的LTM1750-9.1作為LTM1500-8.1和LTM11200-9.1噸位之間的一款補充車型,已處在形式試驗的最后階段,將于今年的第四季度起交付。從500噸、750噸到1200噸,利勃海爾全路面起重機都非常適合即將重新啟動的風電項目。
新一代控制系統力控2將陸續在利勃海爾所有車型上成功采用。該系統使操作更簡便,同時拓展了應用領域,使操作更安全也增強了客戶實用性。遠程控制藍牙終端(BTT)使起重機的安裝和拆卸更安全,也減輕了操作員的負擔。
利勃海爾收購德國的“Waitzinger建筑機械
徐州利勃海爾混凝土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Schulz先生
徐州利勃海爾混凝土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Schulz先生分析了利勃海爾混凝土機械情況。利勃海爾最近收購了德國的“Waitzinger建筑機械公司”,通過引進混凝土泵車和混凝土拖泵,完善了現有的產品線。利勃海爾攪拌技術的生產工廠—利勃海爾機械(徐州)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徐州市。工廠占地面積為80,000平方米、廠房面積14,000 平方米。利勃海爾目前很重要的創新之一是提供攪拌站冬季運行所需的持續供熱系統。這將幫助即使在寒冷地區的攪拌站實現全年混凝土生產。供熱系統可通過分別控制骨料、水和混凝土的加熱時間來控制它們各自的加熱溫度。而且,加熱系統不僅可以給攪拌站的骨料和水加熱,還可以為辦公室和攪拌站附近的住房供熱。這個系統采用燃燒壓縮空氣進行加熱,熱效率高,可節能60-80%。更不用說,整套系統為零排放,高度環保,而且通過計算機輔助控制面板非常易于操作。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整個系統裝在一個集裝箱內,可確保高效的運輸、安裝和拆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