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遲認為,今年以來“低通脹”的態勢基本可以保持下去。到了這個階段,完成年初國務院所確定的4%的通脹目標已是“囊中之物”。 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的最新宏觀經濟數據,其中物價因食品價格上升出現小幅回調,而工業、投資和消費增速均保持平穩。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0%,非食品價格上漲1.6%。
此外,11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0.1 %,比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
CPI重回“2時代”
11月,CPI在9、10兩月向下回調后再次回到2%的水平線上。據統計局測算,在11月份2.0%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7個百分點,食品和居住價格是其中漲幅較大的產品門類。
其中,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0.95個百分點。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記者表示,除了經濟回暖對物價的上推因素外,CPI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因氣候變冷導致的食品價格的上漲。今年11月,國內主要城市進入冬季較早,寒潮頻發,而商務部、農業部的監測數據也顯示,中國的食用農產品價格已連續4周上漲,而產品批發價格指數持續上升。
展望未來的物價走勢,胡遲認為,應該說,在當前基本經濟運行態勢下,今年以來“低通脹”的態勢基本可以保持下去。到了這個階段,完成年初國務院所確定的4%的通脹目標已是“囊中之物”。
“當然,抑制通脹的工作仍不可放松。經濟的回暖不可避免地會推動物價上漲。從農產品的供給看,前期供應豐富的‘紅利’逐漸消失后,豬肉價格又會再次上升。近些年的經驗證明,處在這個時期,勞動力價格和土地成本上漲等因素會從供給層面推動物價總水平上揚。因此,2013年的物價很可能將進入一個新的上行周期,但預計上升的幅度會比較有限。”胡遲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近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預計,2013年CPI預期為3.0%,這意味著,2013年總體上會處于一個比較溫和的物價環境。
實體經濟運行平穩
在其他經濟數據方面,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0.1%,創下今年4月以來的新高,驗證了此前PMI所表示的工業生產在恢復中繼續加快的態勢。
投資方面,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2623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7%,增速與1~10月份持平。消費方面,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7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9%,較上月增速加快了0.4個百分點。
不過,當前企業去庫存仍未結束,而且終端銷售不旺使企業庫存消化承壓。11月的PPI中,工業生產者出廠者價格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均出現了環比下滑的狀況,只不過因原油等燃料動力產品價格下調,企業利潤空間稍被放大。
另外,從去年年末到現在,去庫存壓力從原材料市場到產成品市場均有存在。在鋼鐵、化工等產能過剩的產品之外,出口價增量低,內銷呈疲軟態勢,企業利潤率下降已經影響到作為生活用品的服裝的生產銷售,使得一些服裝企業出現存貨積壓。據中國服裝協會對33家服裝行業上市公司三季報分析發現,這些公司的存貨總量為494.73億元,增速基本與銷售收入增速保持同步。
臨近年末,昨日發布的11月宏觀經濟數據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最新一組統計數據。在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開的會議已經提出,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胡遲認為,明年的經濟運行預計會延續回升的態勢,持續溫和回升,而且優于今年的水平,由此,宏觀調控政策則是應當密切跟蹤經濟走勢,基本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不斷加強政策的針對性,實時地預調與微調,其中,貨幣政策應當保持與2012年的連續性,不會有明顯的轉向,而鑒于結構調整的需要,財政政策應當會更加積極、主動。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彭文生昨日也在北京舉行的一個論壇上稱,明年宏觀經濟政策處于中性偏松態勢,一方面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貨幣會維持比較穩健和中性的態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