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選擇SAP這艘“大船”的理由還在于,“選擇SAP公司最終的決策是非PLM因素起了主導作用,是否能和我們此前實施的ECC集成才是最終的判斷依據。”張孟青透露。
記者了解到,從SAPPLM7.02實施的角度看,合力是其在全球的首家用戶。“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張孟青認為,SAP是一家負責任的公司,在PLM上的投入也將持續不斷,合力能夠享受相應的成果。
理想和現實
SAP這艘大船究竟能幫合力解決哪些具體問題?能否為工程機械行業科學實施信息化提供借鑒?張孟青談了自己的看法。
據悉,合力的SAPPLM項目于今年5月31日啟動,預計明年5月16日上線,合力希望借此解決四方面的問題。
首先,規范研發業務和流程,重組產品及結構。這不是單純地來組合物料清單,而是在產品平臺、產品系列、產品型號、產品模組、產品零部件中貫徹新的設計理念,用這樣的方式做產品的設計工作。
其次,做業務協同。在研發的過程中,能夠讓所有的關節點,包括采購、制造、工藝等過程,都融合到研發過程中,而不是等一個階段交付后再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可以更好地進入并行工程。合力希望經過PLM體系的建設,為今后推進并行工程起到促進作用。
再其次是研發組織的體系需要調整,必須建立新的研發模式,比如矩陣式、強矩陣式,或者以項目制組織研發的過程,一定程度上能夠打破部門所有制和專業所有制的研發體系,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理想能夠在一個小組里面協同完成。
最后是在研發的過程中能夠了解以往類似產品的成本情況以及市場的銷售情況,以及客戶的反饋情況。同時在確認研發結果之后,能夠有效地通過集成系統或者無縫的系統傳遞到制造過程、銷售過程及客戶服務過程中,使研產供銷服一條鏈全部打通。
“這對制造業確實是一種夢想。我們懷著這個夢想,希望能夠做到。我認為目前為止做到這一點的可能不多,我們希望用這條線牽引著我們往前走。”張孟青說。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合力的上述遠景能否順利實現,這期間還會遇到怎樣的問題,雙方能否戮力同心,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還有待觀察。
SAP和合力的故事不是已經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記者手記
終極目標
盡管這次合作對雙方都非常重要,但記者了解到,PLM系統只占到合力總目標的三分之一,也只是合力做研發體系核心競爭力提升工程的一條主線。
據合力董事會秘書兼信息化部部長張孟青介紹,合力將用這條主線牽引后面的工作,包含了組織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工具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SAP的PLM系統,還包含了其他廠商的各種產品,都是整個項目的組成部分。它還包含了新的研發方法咨詢、三維設計體系的咨詢等,是一個多部門、多供應商、多產品的合作過程。
正如張孟青所言,規劃中的IT系統不僅要能夠幫助合力實現設計應用軟件和ERP系統對接,建立貫穿研產供銷服的協同設計平臺,打通部門壁壘,優化資源配置,縮短產品研制周期和減少更改次數;還需要實現產品結構的通用化、模塊化、系列化,縮短研發設計數據向生產數據轉變周期,從而最終提升研發協同能力,推動研發體系的變革。
合力的信息化建設追求的是一體化平臺,業務從頭到尾,從有想法到產品交付整個過程,用統一的平臺管理起來,由平臺化的體系支持研發的進度。
在張孟青看來,作為一家德國公司,SAP流淌著德國制造的血脈,登上這艘“大船”并不比20年前購買PC機的代價要高。
“我們看重了SAP從德國制造里面繼承下來的精細化和負責任的精神,我們想通過軟件體系將那些精神傳遞給合力,讓合力也具有這種精神能夠繼續向前。”張孟青說。
張孟青特別向記者強調,合力期望通過實施一系列SAP的解決方案,有效整合資源,提升創新實力,引領我國工業車輛產業升級,在更高層次、更大規模、更寬領域參與全球競爭。
是的,致力于打造一體化的信息化平臺,在更加激烈的全球競爭中游刃有余,這也許才是合力的終極目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