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在海上漂泊了近一個月之后,柳工技術專家廖煥敏和李傳洪兩人終于在北京時間2012年12月1日晚8點30分、當地時間12月1日下午5點30分到達中國駐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山站。
由于每年的11-12月份是南極的初夏時期,海面上的浮冰很多,且距離中山站越近海面上的浮冰越厚。雪龍船在距中山站約15海里的地方因無法再進行破冰而停止了前進。無法靠近站區的雪龍船開始緊張的物資轉運工作,就是將今年中山站、昆侖站所需的生活、科考和建筑物資從雪龍船上運送到中山站區。運輸的方式以直升飛機吊運和雪地車拉著大型雪橇進行海冰運送,燃油則是以鋪設管道加三級增壓泵站的方式進行。不論是雪地車運送還是管道輸送都是在海冰上進行。身為機械師的廖煥敏和李傳洪在到達南極中山站經過一個晚上的短暫休整后,于第二天便開始了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利用半天時間將站上有故障的挖掘機進行修復,并使用挖掘機將站區碼頭清理出一塊便于卸貨的場地。根據站區卸貨領導小組的安排,廖煥敏參加海冰探路隊并進行海冰探路,同時還負責雪地摩托車和全地形摩托車的維護保養,協助輸油管道的安裝和維護;李傳洪則負責在進入站區內物資的疏散和海冰運輸以及站內車輛機械的維護保養和維修。
此時的南極是極晝時期,站區時間7:00—19:00最高溫度能達到4°C,19:00—7:00則降至零下4°C,海冰運輸都是選擇在氣溫較冷的時間段進行,以保證車輛和物質的安全,加上海冰面的情況比較復雜,給卸貨工作帶來不小的困難。因此,李傳洪只有利用所謂的白天在站內用裝載機、叉車和挖掘機等車輛機械協助隊員們進行到站物資的疏散轉移,并對一臺推土機和一臺25噸的中聯起重機進行了維護和保養,使得這兩臺機械能夠參與到卸貨工作中。他還利用空閑時間熟悉并掌握了雪地車和雪地摩托車的操作和駕駛,晚上則跟隨海冰運輸隊輪班駕駛雪地車從中山站區到雪龍船之間的物資來回運輸。而廖煥敏則是全天候跟隨探冰隊駕駛著雪地摩托車在茫茫的海冰面上進行海冰運輸道路的選擇與更改,為夜間的海冰運輸和輸油管線的鋪設提供安全保障和輸油管路的安裝與維護。
南極中山站極晝時期的太陽在23點30分左右回落至地平線,0點30分又冉冉升起,而且每天都是艷陽高照。南極四周環境都是冰雪覆蓋,加上空氣純凈,紫外線格外強烈,如不在外露皮膚上涂抹防曬霜,就很容易灼傷皮膚。卸貨期間十幾天下來,廖煥敏和李傳洪每天只睡4—5個小時,除了吃飯時間外幾乎都是奔忙在各自的崗位上,廖煥敏被曬黑了,而李傳洪則更黑了,隊員們都開玩笑的說:傳洪,到晚上黑夜來臨時,如果關著燈你閉著眼睛和嘴巴,大家可能都找不見你呢!哈哈……
目前,卸貨階段圓滿完成,而廖煥敏和李傳洪在此階段中的表現讓隊員們看在了眼里,得到從隊員到領導們的一致好評和贊賞,都豎起大拇指說:你們柳工人,都是好樣的!隨隊的央視記者還對兩位柳工人進行了采訪,讓兩位柳工機械師的虛榮心小小的滿足了一把!
不過很可惜的是,柳工的裝載機和挖掘機沒能在此次卸貨中進入南極中山站,因為擔心海冰承載不住機器的重量,出于安全考慮,要到2013年2月份的二次卸貨中,才利用駁船把柳工設備運送到站。所以在這一次的報道中沒法看到柳工機械登陸南極大陸的雄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