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中國唯一的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在海上漂泊了近一個月之后,柳工兩位技術服務專家李傳洪、廖煥敏于北京時間12月1日20:30、當地時間12月1日17:30到達中國駐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山站。技術專家李傳洪從南極給我們發來了前方報道:
由于每年的11-12月份是南極的初夏時期,海面上的浮冰很多,且距離中山站越近海面上的浮冰越厚。雪龍號在距中山站約15海里的地方時,因無法再進行破冰而停止了前進。船上的工作人員開始了緊張的物資轉運工作,將今年中山站、昆侖站所需的生活、科考和建筑物資從船上運送到中山站區。運輸的方式是以直升飛機吊運和雪地車拉著大型雪橇在海冰上運送,燃油則是以鋪設管道加三級增壓泵站的方式進行。不論是雪地車運送還是管道輸送,都是在海冰上進行的。
柳工技術專家廖煥敏李傳洪抵達南極開始工作
身為機械師的廖煥敏和我在到達南極中山站后,經過一個晚上的短暫休整,第二天便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我們用半天時間將站上有故障的挖掘機進行修復,并使用挖掘機將站區碼頭清理出一塊便于卸貨的場地。根據站區卸貨領導小組的安排,廖煥敏參加海冰探路隊,進行海冰探路,同時,負責雪地摩托車和全地形摩托車的維護保養,協助輸油管道的安裝和維護。我則負責進站物資的疏散和海冰運輸,以及站內車輛機械的維護保養和維修。
此時的南極處于極晝時期,站區時間7:00-19:00最高溫度能達到4°C,19:00—7:00則降至零下4°C。海冰運輸都選擇在氣溫較冷的時間段進行,以保證車輛和物質的安全,加上海冰面的情況比較復雜,給卸貨工作帶來不小的困難。因此,我只能利用所謂的“白天”時間在站內用裝載機、叉車和挖掘機等車輛機械,協助隊員們對到站物資進行疏散轉移,并對一臺推土機和一臺25噸的起重機進行了維護和保養,使得這兩臺機械能夠參與到卸貨工作中。此外,我還利用空閑時間熟悉和掌握了雪地車和雪地摩托車的操作和駕駛。晚上則跟隨海冰運輸隊,輪班駕駛雪地車,在中山站區和雪龍號之間運輸物資。廖煥敏則是全天候跟隨探冰隊駕駛著雪地摩托車在茫茫的海冰面上進行海冰運輸道路的選擇與更改,為夜間的海冰運輸和輸油管線的鋪設提供安全保障和輸油管路的安裝與維護。
柳工技術專家廖煥敏李傳洪抵達南極開始工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