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情小并購
有意思的是,就在2012年10月,山特維克將總部從發源地小鎮遷至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后不久,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在一次內部早餐會上突然宣布,三一集團職能總部和各核心事業部將全部遷往北京市,長沙將只保留泵送事業部,不再作為總部核心。而此舉亦被外界視為“邁向國際化企業的正常選擇”。
梁穩根甚至把國際化稱之為企業的第三次創業,“2012年集團的國際化收入將達到100億元,只占銷售額5%,我希望五年后能占到40%-50%”。
可以說,山特維克加碼中國等新興市場,將不得不面對來自三一重工(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聯重科(行情 股吧 買賣點),徐工集團等中國本土企業的挑戰。在工程機械方面,還包括美國卡特彼勒、德國利勃海爾、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這樣的“勁敵”。
雖然山特維克每年投資30億元做研發,也擁有5000項有效技術專利,但Anders Nyrén仍會時常自問:“在我們所側重的研發領域,是不是能夠招聘到出色的、有相應技能的工程技術人員;整個公司的組織架構是否能夠及時獲得反饋,特別是銷售部門能夠把訊息反饋到研發部門。”
事實上,無論是任用年富力強、大膽革新的CEO,還是整合集團業務,推進國際化,加碼新興市場,山特維克都在尋找甚至搶占新的利潤增長點,并且希望比任何競爭對手都更早一步。
過去十年,山特維克在中國業績的平均增速超過25%,但2011年中國山特維克公司的銷售總額69.21億元人民幣,占比全球940億瑞典克朗的收入還不足8%。
“我們在中國目前的增長還是不夠快,這也是張總現在的任務,看看怎樣能夠發展更快一些。”OlofFaxander開玩笑式地給張志強施加壓力,同時也對《英才》記者表示,集團的增長方式除了自然增長,還要靠并購。
雖然,在礦山工程機械、刀具、及特種鋼等業務在廊坊、無錫、鎮江、上海、青島等地投建了數家生產基地,但這樣的速度顯然并不滿足山特維克。兩年前開始,其加快了在中國的并購步伐。
2011年,山特維克完成對山寶的收購,擁有上海路橋建設(行情 股吧 買賣點)80%的股權;2012年,與山東能源機械合資建立中瑞礦山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其實我們一直比較喜歡做一些小規模的收購,因為我們不想承擔因此可能會帶來的風險。”AndersNyrén的思維體現了瑞典人做事時特有的冷靜與保守。
對于并購,Olof Faxander在自己上任半年之后,就將張志強拉至麾下,甚至給予張全球執行管理層成員的身份,直接向其匯報工作,也是希望借助張在中國市場并購整合的經驗。
“大公司一般都不缺戰略,演示我們策略的PPT每一張都做得很好,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真正能推進公司戰略的人。”Olof Faxander直言心聲。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