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影響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縮對國內經濟帶來的負效應需要內需來添補。而從內生發展動力看,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強勁動力。加快城鎮化建設,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大大拓展了經濟發展和就業空間,促進了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當前影響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縮對國內經濟帶來的負效應需要內需來添補,而從中國內生發展動力看,城鎮化仍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強勁動力。繼續加快城鎮化建設,仍將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近幾年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已步入快速發展期。城鎮人口從1978年的1.7億增加到2011年的6.9億,30多年來增加了5億人,其中有相當數量是進城的農民工。城鎮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農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8.7%。2011年,城鎮人口達69079萬人,比上年增加2100萬人,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與上年相比,上升1.32個百分點;鄉村人口65656萬人,減少1456萬人。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多3423萬人。
世界城鎮化歷史表明,城鎮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城鎮化率處于30%-70%之間是城鎮化中期階段,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十六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工業化是創造供給,城鎮化則主要是創造需求,是擴大內需、拉動增長的持久動力。城鎮化帶動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帶來消費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時還產生龐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住房建設等投資需求。如果培育得當,城鎮化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1.中國國情決定了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歷史進程,呈現起步晚、波動大、復蘇慢、推進快等特點,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城市與鄉村在資源、投入、能源、產業布局等方面存在較大競爭,城鄉矛盾也隨之而生,主要體現在城鄉收入、城鄉教育、城鄉醫療、城鄉就業以及城鄉的消費和政府的公共投入等多方面的差別。
雖然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但目前我國城鎮化進程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并且這種態勢還將會保持較長時間。如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對最終消費的拉動也將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也將為有消費需求的農村地區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從我國現實情況看,城鎮化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平臺支撐。第一,城鎮化拉動投資需求。初步估計:每增加一個市民,需新增綜合投資至少10萬元;城鎮化率每提高1~1.5個百分點,需新增1500~2000萬人,年綜合投資大概在1.5~2萬億元左右。第二,城鎮化拉動消費需求。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比約為3.3:1,農村勞動力和人口合理轉入城鎮就業和生活,其收入與消費必然會明顯增加。
未來10年,我國城鎮化仍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率在30%至70%的時期,是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1.3%,正處于加速發展區間,未來10年發展的空間仍然很大。具體來看,中西部城鎮化率與東部相比,仍有明顯差距。未來10年中、西部城鎮化率仍有15~20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有可能成為我國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亮點。總的估計是,未來10年我國城鎮化率有可能每年提高1或1.2個百分點,2020年將達到60%以上。
2.對最終消費需求的驅動力將更加強勁
由于農村人口向城鎮的大量聚集,大大促進了消費的擴張,拉動了消費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1-2011年我國城鎮人口年均增長3.8%,平均每年新增2065萬人;鄉村人口年均下降1.9%,也就是說近10年來大約每年有2000多萬人由農村走向城鎮。
據測算,目前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是1:3.1,即一個城鎮居民大概相當于3個農民的消費。城市化水平提高一個百分點,將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2001-201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1%,是消費增長較快的時期,這其中與城鎮化步伐加快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消費逐漸占據了消費主導地位,自2000年以來,城市消費已經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城市消費占總體消費比重近70%左右,這種主體地位逐漸得到穩固和加強。
城市是消費的主要載體,城市化是拉動消費的戰略重點。未來5~10年,城市化發展的空間依然較大,至少還有10到1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將釋放巨大的消費能力。如果農村人均消費水平提高到城鎮居民平均消費水平的60%,按2011年數據測算,平均每年新增消費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居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其消費傾向和消費結構都將發生變化,不僅會從農產品生產者轉變為農產品消費者,同時也會大量增加工業品消費。今后幾年,還有幾千萬農村人口將進入城鎮,會對消費形成更強大的帶動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