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定未來
同為企業內部“兩化”的重要內容,“國際化”戰略由于眼球事件頻出,高調到不能再高調;而“信息化”技術作為三一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卻被外界忽視再忽視。
熟悉向文波的記者都清楚,自2006年用博客炮轟“徐工改制”后,向文波就與三一發言人的角色徹底畫上了等號。但向其實是個性情中人,發言雖多高調,但一覺得有不妥的地方,他自己就會立刻糾正,絕不掩飾,與本該字斟句酌、冷靜理智的身份頗多反差。
向文波多次在微博上透露其本人可能是中國最不像老總的老總,自己做糕點,自己買盒飯,希望自己永遠保持在16歲離開農村時的狀態。
“其實我非常希望改變一些中國人的行為模式,我覺得這些人特能裝,裝得自己很累,別人看了其實也不舒服,我希望所有的中國人能夠活得開心、自在、自我,不管你做多大的官,你也覺得自己是個老百姓,你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情緒,也是一個普通人。我本人就更普通了,我不過是中國一個大一點的個體戶,在我的心目中我就是一老百姓,所以我喜歡始終保持這種狀態,自己覺得也很精神,也沒有壓力。”向文波說,我就這個能力、這個水平,我不需要把自己裝得多么偉大和英明,思想多深刻。
操著一口濃重湘音的向文波說,“個體戶”時很容易讓人聽成“個體富”,但2012年底,這個“個體富”將美國總統奧巴馬和CFIUS告上了美國法院。
“在美國風場項目上,美國海軍最初希望我們搬遷,我們同意,但是后面慢慢引發到不能夠搬遷,或者搬遷的話也不能由中國人去搬遷;我們要轉讓,也不能隨意轉讓,要經過批準,還不能轉讓給中國公司,我們感覺這種處理方式很粗暴,對中國企業、中國人有明顯歧視,這一點我們更無法接受。因此,公司被迫對法案簽署人提起上訴。”向文波說。
而據三一集團副總經理吳佳梁介紹,因為訴訟涉及美國總統,美國政府確實可以要求撤案,但三一起訴的四點理由中至少有兩點完全站得住腳,相關法官因而要求給予兩個月庭審時間,以仔細確認法院是否有權力受理該案。
吳佳梁透露,三一訴奧巴馬及CFIUS,堪稱外國公司在美訴訟“第一案”。三一遞交起訴書之前,美國政府的律師本來樂觀認為5分鐘就可以讓三一撤案,但當事法官卻提出需要兩個月來審慎思考。
“根本原因還在于三一強大的律師團隊提出了程序正義和司法平等的兩點理由,即三一集團認為奧巴馬及CFIUS簽署的文件有違美國司法的這兩條重要準則。”吳佳梁稱,“十多年來,在跟美國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國公司已經自信得多,以美國法律解決美國業務爭端,是國際化的最好方式。”
三一提供的信息顯示,公司聘請的5人律師團包括小布什政府的司法部副部長、克林頓的同學——美國海軍部首席律師等。
顯然,在國際化的取舍上,三一不僅期望通過并購大象等戰略行為彰顯公司實力,讓CFIUS成立50年后不敢再隨意“扣帽子”,更寄望借此提升三一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凸顯國際化在其未來增長中不可忽視的關鍵性。
“三一風電進入市場相對較晚,公司又更看重控制、電氣等關鍵系統的自主研發,因此,前期布局并不快。美國市場作為風電必爭之地,三一Ralls項目示范意義重大;好在三一風機的控制等系統可以與其他工程機械品類共享,相互分攤了研發成本。”某風電分析師表示。
確實,注重研發創新一直是三一的傳統。創業之初,三一即在首席科學家易小剛的帶領下,一力提高液壓、零部件制造材料等關鍵技術;后來,IT技術興起,三一又通過GPS定位實現遠程控制和維修初診,將信息化集成到看似笨拙的龐然大物上。
相映成趣的是,同為企業內部“兩化”的重要內容,“國際化”戰略由于眼球事件頻出,而“信息化”技術作為三一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卻被外界忽視再忽視。以2011年國內銷量超越小松的三一挖掘機為例,除了完善的售后服務外,更不可忽視的主因其實是三一挖機油耗低、性價比更高。
“三一重工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5%左右,每六個人里就有一個是研發人員,這在國外不可想象。另外,需求是創新的前提,也是三一重工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前提。中國正處在一個建設的高峰期,這為我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向文波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