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之后,工程機械行業的浮夸形勢在新理論及政策的指導下得到有效遏制,歷經短暫的過熱發展之后,企業逐步邁入健康的發展道路。作為國內第一家從事公路養護施工的民營企業,高遠數十年如一日,潛心于公路養護技術研究,助推公路養護事業的發展。
2012年,高遠攜手長安大學成立了“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為道路養護技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由于核心技術的欠缺,國內道路養護技術經歷了漫長的模仿階段,一直以來無法和國外先進技術相提并論。道路養護技術的發展需要國家支持、落戶企業、與院校掛鉤,實現資源整合利用,培養高端技術人才,為了不再走閉門造車的老路,高遠與長安大學聯手建立“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致力于攻克遏制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為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平臺,并努力將其打造為國際交流的平臺及對外開放的平臺。”采訪中高遠路業集團董事長劉廷國表示 。
“目前,國內在道路養護方面仍然停留于‘修復為主’的公路養護模式。道路養護普遍重視損壞嚴重路面,忽略潛在病害路面,公路養護往往以挖補為第一要務,使得一些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精良的設備得不到推廣應用。高遠自2006年創立了全過程公路養護技術系統(簡稱QGY),它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持的養護管理技術系統,主張從公路運營第一天開始作為養護監測及數據采集的起點,借助先進科學的儀器設備進行公路健康狀況檢測,結合部頒規范和企業標準,本著主動、科學、及時的養護理念進行養護決策和設計,依據成套養護技術工法指導養護施工和質量控制,最終實現提升道路服務水平、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隨著公路養護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對新設備、新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的公路養護必然以預防性養護為主,而預防性養護將對監測性評價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現行的檢測技術規范,大部分是建立在對顯性病態和已有病態基礎上的評價。對此,高遠針對典型的中國路面結構,研發了路面連續性監測設備,使檢測速度達到了20公里。目前高遠已投入1 500萬用于開發生產大型養護檢測裝備,投入使用后將使路面彎沉檢測速度由最快的4公里增加到80公里以上。”
市場需求是高遠圣工創新的源泉。高遠設備公司總經理陳琦對高遠圣工的創新給出了另一番闡述:“技術研發是企業創新的一大主力,但我們認為只有適用的技術才是最好的,高遠也在提升高精尖的技術,但更多是作為技術儲備,與市場形象,我們認識創新的核心還是市場需求。例如,針對國內外市場養護裝備的高昂價位與高額的維修成本,高遠投入坑槽修復課題研究,與內蒙阿盟公路局合作研發的路面舊料熱再生養護車改變了坑槽修復設備高代價的現狀。”
“尋其道,盡其力”是劉董事長對高遠未來發展之路的概括,也正是源于該理念,高遠以謹慎、樂觀的態度前行。每一個高遠人都在為鑄就高遠在未來養護市場的艦隊型企業而不懈努力,為助推國內道路養護事業的發展而奉獻一己之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