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鷺島,鳳凰花開,滿城飄香。
6月16日,位于廈門集美的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培訓中心里,幾十名學員正在教室里參加崗位培訓。“素質提升了,才能提高收入,我們技術工人靠的是技能和本領。”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張廣敏來到這里,與職工們交談,了解他們的培訓情況。
“蓋軍銜鉗工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訓中心內,幾塊牌子特別顯眼。“廈工有著60多年的歷史,我們一直把提升職工素質,提升職工技能放在重要位置,把技術視為企業發展之本,重視對員工的培訓,每年投入教育培訓的費用達到數百萬元,通過廈工培訓中心建立了廈工實訓基地、廈工網絡服務培訓平臺、廈工(國際)實訓中心公共平臺。”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玲向張廣敏介紹道。
培訓中心內,一張張桌子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的機器,這些都是仿照產品按1∶1的比例制作的。“蓋師傅為了讓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利用工余時間,制作出了這些教具。”培訓中心老師鄭龍枝說,“比如,那4個與控制閥有關的機械剖面小模型,老蓋花了近1年的琢磨和試驗才定型下來。老蓋利用電腦制作了裝載機各部件和液壓系統的彩色動畫,將液壓系統在各種工況下的動作步步分解。這個多媒體課件,老蓋先后改進了3次,最新的那個版本,所用時間最短,但也近兩年。”
鄭龍枝口中的蓋師傅就是蓋軍銜——廈工培訓中心培訓總監、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全國勞動模范,曾三度踏上南極“修機器”的“南極英雄”,但遺憾的是他于今年4月因病去世。據了解,蓋軍銜20歲時進入廈工,從一名僅有初中文化的學徒工干起,逐漸成為裝載機方面的行家。這些年來,他先后解決了近百項技術難題和疑難故障,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300多萬元。
走進蓋軍銜工作室,一切擺設如舊。“蓋軍銜是企業的財富,我們要把這塊牌子一直保留下去,讓蓋軍銜的精神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傳承下去。”企業負責人說。
的確,蓋軍銜已成為一種榜樣,經他培訓的技術工人超過3000名,這些技術工人不僅技術過硬,更學到了他精益求精和追求正直的品格。培訓教室里,他的學生已執起他曾握過的教鞭細致認真地教導學員,實訓基地里,學員正在進行變速箱的拼裝。演示屏中正在播放他制作的動畫教學軟件……
“蓋軍銜的精神值得廣大職工學習,他挑戰極限,挑戰自我,生命不息,創新不止。”張廣敏說,“企業要以技術為本,靠技能起家。要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競賽、合理化建議和師徒幫帶等形式,努力激發職工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爭當行業和工種狀元,爭當業務工作排頭兵,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人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