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進入中國,國際機遇(中國)共創造和保持了近127,000個就業崗位,提供貸款總額達3500萬美元。僅在2012年,國際機遇(中國)就發放了近900萬美金貸款,這些貸款為中國農村地區創造了35,000個就業崗位。此外,共計近3000人獲得了培訓,接受培訓時間超過10,500個小時。2012年,卡特彼勒基金會也與國際機遇(中國)合作開展了 “撥動脫貧措施的指針”,這一計劃旨在于未來三年內創造和保持150,000個就業崗位。
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華說:“卡特彼勒視中國為自己的家。四十多年來,卡特彼勒不僅積極參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也通過支持像國際機遇這樣的組織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國際機遇所開展的農村發展項目,為解決中國農村貧困問題提供了創新思路。我們很高興通過這種“授人以漁”的方式,為提高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及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做出貢獻!”
2003年,國際機遇(中國)首次在安徽推出以小額信貸擔保幫助低收入家庭創造就業機會的項目。基于在安徽的成功,國際機遇(中國)將項目擴展到江蘇北部地區。除了金融服務和免費業務運營培訓,國際機遇(中國)為當地居民提供持續的創業指導和家庭支持服務。此外,該機構在每個夏天還為客戶及其子女組織強化英語夏令營。
國際機遇(中國)董事會副主席、首席執行官白亞倫說:“我們致力于幫助中國農村地區很多群體擺脫貧困循環。十多年來,卡特彼勒基金會一直是我們極為重要的合作伙伴,并且在提供貸款和培訓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貸款和培訓幫助人們找到了脫離貧困的方式,并為他們的家庭創造了更好的生活。”
經過在中國十年的工作和努力,在卡特彼勒基金會的支持下,國際機遇現在提供一系列特別項目,包括:國際機遇(中國)企業伙伴項目、國際機遇(中國)流動銀行、國際機遇(中國)農村中小型企業項目、國際機遇(中國)以利沙項目——殘疾人與返鄉農民工學徒制幫扶計劃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