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沖擊,去年以來,機械制造業先揚后挫,銷售市場像過山車一樣,迅速滑向下行道。但山東時風集團卻逆勢而上,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億元;今年元月又實現開門紅。
一條條四五米高的巨型輪胎,剛剛下線還帶著熱氣,就被叉車推到大掛車前,準備裝車外運。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時風集團總經理劉成強興奮地告訴記者:“從元月1日到2月6日,輪胎公司接到來自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首鋼等國內外的20多份訂單,總價值1千多萬美元,生產任務已排至5月份。”
時風的農業裝備機械也分外搶手。在高唐縣農機銷售市場,前來看貨的有千人之多。靠門口的大道上,一拉溜開出12輛時風綠色大型聯合收割機,被江蘇客戶買走。琉寺鎮王官莊村的李維和,圍著一臺時風牌800大型拖拉機看不夠,他說:“去年3月花9萬多元買了價值13萬元的時風牌小麥、玉米聯合收割機,國家補貼了3.8萬元,麥秋兩季掙了5萬多元,今年想再買臺拖拉機配起套來,一年能掙8萬多元。”
時風產品逆勢走強,原因何在?
自主研發,占領高端產品市場。長期以來,巨型輪胎被國際上幾家制造商壟斷,國內使用靠進口。去年,他們集中時風中央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科研人員聯合攻關,經過半年多努力,終于試制成功,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提升了中國輪胎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及核心競爭力,進口價格應聲而落。一條巨型輪胎價值近百萬元,抵得上100輛農用三輪車的價格,成為時風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他們抓住時風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和發動機列入國家農機補貼的機遇,加大農機補貼目錄內農業裝備產品的開發,廣泛采用數控變頻調整技術,對機械加工進行數控化改造,推廣應用柔性加工生產線,提高機械加工科技含量,產品的適應性、多樣性、靈活性更強更多,很受消費者歡迎。2月6日,記者在時風集團采訪時看到,當天接到訂單3186臺,創去年6月以來新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