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融資租賃業發展歷程
自1972年首次引入融資租賃模式30多年來,韓國的融資租賃業取得一定發展,主要經歷引入期、鞏固期、成長期 、競爭期和調整期五個發展階段。
引入期(1972-1978年): 隨著經濟發展,設備投資和資金需求迅速增加,1972年韓國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產業租賃公司應運而生,標志著融資租賃業開始在韓國生根發芽。在此期間,韓國政府制定了《設備租賃法》,為行業發展提供法律基礎和保障。隨后,韓國開發租賃公司和華信泰租賃公司(現花旗租賃)相繼成立。
鞏固期(1979-1983年): 融資租賃相關理念和經營方式開始得到廣范認可,綜合性金融公司開始涉足該領域。隨著融資租賃巨大融資作用的發揮,政府開始放寬對融資租賃公司債權的發行限制。
成長期(1984-1989年): 融資租賃業獲得較快發展,新成立了5個融資租賃公司。綜合性金融公司的融資租賃業務獲得較快發展,到1988年融資租賃業務占綜合性金融公司業務總量的48%。
競爭期(1990-1997年): 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和融資租賃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使得收益惡化,發展面臨危機。此間,17家地方性租賃公司相繼成立,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公司增加到40家,競爭激烈。同時,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1994年市場規模達到1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5大融資租賃市場。
調整期(1998年-至今): 企業實施“章魚式”擴張戰略,金融危機致使融資租賃業掉入至寒“冰窖”。金融危機前,政府修改法律,將《設備租賃法》并入《專業信貸金融業法》,放寬準入條件,并將許可制改成備案制。登記和監管職能由財經部轉移到金融監督院。國家放松監管,企業通過貸款方式大規模擴展海內外業務,壞賬堆積如山,危機加重。金融危機爆發后,設備投資大規模萎縮,企業開始收縮業務,融資租賃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業界開始結構調整。
2 韓國融資租賃業現狀
目前,韓國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公司共33家,其中專營公司18家,兼營公司15家。市場規模雖從1998年金融危機時的10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40億美元,但與1994年的100億美元相比差距尚大,與市場規模上千億的發達國家相比更是望塵莫及。當前其主要面臨兩個問題:
(1) 資金籌集難。完全靠貸款或發行債券經營的企業無法保證長期獲得低息貸款; 資金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未積極投資融資租賃業。
(2) 海外市場萎縮。金融危機以后,企業從海外全盤收縮,相當數量企業無力擴大市場規模。
目前,此兩項問題嚴重困擾著韓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業界正謀求新的發展商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