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87年的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大中型破碎、制砂、磨粉設備,研、產、銷三位一體的股份制企業。公司總部坐落于傳統與創新交融的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80000平方米,位于上街區的機械裝備工業園占地67000平方米。公司下轄多家全資子公司,2012年銷售額達14.5億元。
黎明重工誕生25年來,一直秉承現代企業的科學管理模式,堅持以“虔誠、精細、嚴密、和諧”為精神理念,同時把“追求卓越,鑄造黎明品牌,振興民族工業”作為矢志不渝的發展宗旨。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調研時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和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
黎明重工時刻都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科研攻關,技術進步,技術改進”和“產、學、研”兩個三結合為主線,同時以強大的科研團隊為依托,開拓創新,瞄準行業的技術前沿,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科技創新能力,逐步走出了一條“科研-開發-產品-市場”的發展之路。
2005年,黎明重工成立了在國內頗具實力的礦山機械綜合性技術開發研究所——黎明機械研究所,這是一所國資委批準的首批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
黎明機械研究所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鑄造黎明品牌”的重任,同時也為技術人才提供了最優越的科研平臺。該研究所專注研發和制造的破碎制粉類機械設備在行業內率先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并獲得了歐盟CE認證和俄羅斯GOST認證,砂石設備也被列為中國砂石協會的推薦產品。
黎明重工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不斷提高質量標準,其產品已達到了歐洲先進制造強國水平,從而奠定了中國礦機制造的領先地位。
隨著黎明重工加大對科研投入的力度,一些具有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化產品推向市場。迄今為止,公司已榮獲10項國家發明專利、2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3項河南省科技成果獎。
2012年1月,黎明重工二代歐版磨粉機獲得兩項實用新型專利;2012年3月,破碎磨粉系列百余種型號產品通過俄羅斯質量認證—GOST認證;2012年7月,輪胎式移動破碎站項目被鄭州市政府授予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輪胎式移動破碎站獲得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立軸沖擊破6X獲得四項實用新型專利;2012年10月,HPC高效液壓圓錐破、VSI高效離心沖擊破被河南省科技廳評定為國內領先水平,歐版顎式破碎機被評定為國內先進水平;2013年1月,HCS160單缸圓錐破碎機一次性試機成功,擁有行業先進技術的新型高效破碎機橫空出世;2013年3月,獲批11項實用新型專利,分別應用于5XX制砂機、歐版磨粉機、輪胎移動破碎站等戰略產品中;2013年4月,第一條海外智能砂石生產線在沙特阿拉伯空機運轉調試成功;2013年5月,VIS5X立軸沖擊式破碎機榮獲鄭州市科學技術成果進步一等獎。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黎明重工具有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一貫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由博士、碩士、本科、大專組成的多層次人才結構非常合理,工程師、經濟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門類齊全。公司擁有改革意識強、敢于創新、注重科研開發、高效精干、科學化管理的領導班子,具有研發能力強、技術水平較高和礦山重型裝備制造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帶頭人。
目前,黎明重工匯集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技術精湛的科研精英,現有經濟學博士6人,MBA高級管理人員12人,研究生56人,重點院校本科生400余人,高級工程師25人,工程師46人,高級技師165人,在線員工1600余人。其中,總工程師白英輝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破碎制粉專家,國務院青年科技獎章獲得者,終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其領導設計并研發了數代國內一流的磨破制粉設備。
為了廣納高科技人才,黎明重工和河南省內以及全國十幾所重點院校簽訂了引進人才的協議,并在河南省內一些院校設立了聯合研發機構,以促進高技術基礎研究。為了把握發展的戰略方向和實現科研開發的高起點,黎明重工聘請了多名河南省內著名礦山重型裝備制造領域專家、學者為常年技術顧問,在研究方向、研發技術、研發組織等方面進行指導,有力地保證了公司科研開發工作的先進性、高效性。
“國以才興、企以才強。”人才瓶頸解決不好,企業不可能得到長遠發展。2013年黎明重工把員工的能力培養作為一項基本戰略,在促進提高員工素質的政策制定上,敢于突破和創新,鼓勵多勞多得,獎優罰劣,激發“有貢獻、想做事”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建立骨干隊伍和優秀員工的扶持政策,保持骨干隊伍的相對穩定,加大高素質大學生及高層次、有實踐經驗及各類緊缺人員的引進力度,促使企業整體素質的提升。在項目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上,黎明重工則繼續挖掘具有工程項目管理實踐經驗的人才充實項目管理團隊,并繼續做好項目管理實務培訓,提高員工的項目管理技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