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參數 |
1、 按疲勞強度理論進行優化設計。
2、 采取大幅度增加理論夾樁接觸面積的辦法大幅度降低理論夾樁比壓
3、 專利技術—夾樁保壓補油設計。
4、 專利技術—夾樁箱直接將壓樁力傳給鉗口,避免夾樁油缸傳壓樁力易被損壞的問題。
5、 專利技術—采用兩層油缸驅動一塊整體式鉗口設計。
6、 專利技術—兩個可有限擺動固定鉗口和兩個可全方位有限擺動活動鉗口設計。
7、 專利技術—同一夾樁箱更換鉗口即可實現管樁和方樁壓樁施工。
8、 專利技術—懸臂外卡與機身鉸軸連接設計。
9、 專利技術—長船行走雙車驅動連桿機構。
10、專利技術—外加獨立的支腿裝置(支腿和支腿油缸分體設計)。
11、專利技術—回轉自動復位機構。
12、專利技術—大流量、多檔位壓樁加速液壓系統設計。
13、壓力補償式自動變量泵及大通經管路液壓系統設計。
14、長短船內部網狀筋板結構。
15、合理的整體設計,平均抗陷機能力提高15%以上,最大抗陷機能力提高20%以上。
16、吊機機架和吊臂承載能力是額定承載能力的130%。
17、合理的壓樁和夾樁機構結構設計。
18、自帶與主機液壓系統成一體的封閉式加油過濾系統。
19、勞動強度低、速度快、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