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工程機械市場近期呈現疲軟,市場接近飽和。因此,拓展海外市場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東南亞市場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海外擴張的首選。
2024年數據顯示,我國工程機械產品主要出口至全球前15個國家中的東南亞四國,即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其中,印度尼西亞是我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出口額為22.59億美元。
東南亞市場為何如此炙手可熱?為何工程機械企業紛紛選擇拓展至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市場有需求
1、房地產潛力巨大
東南亞房地產市場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城鎮化和人口結構上。2023年,東南亞五個主要國家的平均城鎮化率為55.7%,接近2014年中國水平,但低于中國當前的64.6%和美國的83.3%。東南亞國家的人口結構呈“正金字塔型”,與2000年中國相似,20歲以下人口占比也與2000年中國相近。這預示著東南亞未來對住宅的需求將很旺盛。
2、基建需求旺盛
東南亞地區城市化迅速發展,大量人口從鄉村遷往城市,推動了城市擴張和基礎設施需求的增加。道路、橋梁、港口、機場和房地產等項目大規模建設。
印度尼西亞計劃新建首都,預計投資340億美元;馬來西亞推出了“第12個馬來西亞計劃”(2021-2025),重點推動交通、可再生能源和水務等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泰國則推出了“東部經濟走廊”(EEC)計劃,旨在將泰國東部地區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經濟特區,以吸引國內外投資并促進產業升級;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商業機遇。
3、采礦業不斷發展
東南亞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發展迅速,帶動了對工程機械的需求增長。印尼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重要市場,徐工集團等企業為該市場提供了多款采礦專用設備,受到歡迎。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采礦業也在增長,對工程機械的需求強勁。例如,中聯重科和河南省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分別向馬來西亞交付了土方機械和智能起重機。
中國企業有能力
1、硬實力世界領先
《國際建設》雜志發布的“2024年度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顯示,中國企業有13家上榜,比2023年增加3家。徐工集團、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位列全球前10。這13家企業總銷售額為418.26億美元,占上榜企業總銷售額的17.2%。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強勁表現彰顯了國內產業的集聚力和市場影響力,同時表明這些企業在東南亞市場具有競爭優勢。
2、政策“東風”:一帶一路和RCEP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的實施,正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中聯重科在印尼交付了6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彰顯了其國際市場競爭力。徐工集團參與了印尼多個重大項目,顯示了其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三一重工則通過在東南亞設立辦事處和在印尼建立“燈塔工廠”,加強了其在該地區的制造能力和市場地位。
挑戰與風險
1、來自外資品牌的壓力
20世紀,日本品牌如小松、日立建機通過援助和投資在東南亞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同時,卡特彼勒等國際企業也占有市場份額。我國工程機械企業面臨這些外資品牌的競爭壓力。盡管我國企業積極進入東南亞市場并形成競爭,但外資品牌長期經營和客戶忠誠度為我國企業帶來挑戰。
2、地緣政治風險
東南亞經濟發展不均,政治不穩定給工程機械企業市場拓展帶來風險。中泰鐵路一期工程原計劃2020年完成,但僅完成35%,延期主要因泰國政治和土地問題。盡管泰國鐵路局批準了二期高鐵項目,計劃2025年開工,但一期工程未完成,二期工程的按計劃推進仍不確定。
我國的工程機械企業之所以傾向于東南亞市場,一方面是由于東南亞地區對工程機械產品有著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協議所帶來的政策利好。盡管開拓東南亞市場并非一帆風順,但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并未因此而止步不前。展望未來,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定將繼續在海外拓展的道路上,譜寫新的篇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