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猶未盡!”11月5日下午4時許,記者在退場的人群中聽到了這句感嘆。
而在此刻,仍有不少參觀者簇擁在展臺前不肯離開。這是第十屆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BICES)的最后一個展出日。至此,本年度亞太地區最大規模的工程機械展會就此落幕。
行業備受重視
11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展會期間參觀了“成就輝煌———新中國成立60周年工程機械行業成就展”,并對工程機械行業表示高度關注。
而在11月3日舉行的展會開幕式上,至少有10余位部級領導一同出席,規格突破往屆。更加喜人的是,展商數量、參展規模、參觀人數均創歷屆之最。這無疑是為尚處復蘇期的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走過了并不平坦的歷程。60年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連像樣的產品也拿不出來;60年后的今天,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已經走向全球、服務世界。在完成了“中國裝備、裝備中國”的歷史使命之后,我們的企業正在朝著“裝備世界”的目標邁進。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預測顯示,即使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我國工程機械行業2009年全年銷售額仍將同比達到12%以上的正增長。這在全球的工程機械市場中,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其實這個數字算是比較保守的估計,我預測同比增長超過15%的可能性很大。”一位業內老專家笑言。
然而,隨著國際市場的萎縮,我國工程機械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并且已呈現出強者愈強的趨勢。在后市不甚明朗、多種可能性相互博弈的形勢下,企業正確的戰略制定與執行尤顯重要。同時必須看到,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尚未突破,仍需進口,這在成本控制、產品升級和供貨服務等方面為未來的國際競爭埋下隱患。
新品折射趨勢
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造成沖擊的同時,也創造了不少機遇。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行業終于意識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才是企業的根本出路。
首先,產品的大型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柳工董事長王曉華告訴記者,在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中,大型設備受到了關注,這將成為目前和今后企業研發的一個重要方向。此次展會發布的新產品中,柳工的899Ⅲ裝載機、山推的D52-3型推土機、三一重工的1080噸履帶式起重機、加隆的7500型瀝青拌和站等產品,均創下了國內最大的紀錄。
其次,產品的技術含量大幅提升。例如雷沃重工帶來的ETX系列裝載機,該系列產品的研發力量主要來自于其歐洲技術中心,產品所采用的技術融合了歐美高端技術;中聯重科帶來CIFA的新產品,其設計風格就與以往的產品迥然不同;雖未參加本屆BICES,但龍工在展會開幕的前幾天在北京舉辦的新產品發布會上發布的“效率王”第二代挖掘機,實現9項創新、3項技術突破,將全面取代其第一代產品;山河智能帶來的遙控式小型挖掘機更是突破了必須人工直接操作機器的藩籬,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體驗……這些產品無疑體現出新技術在其中應用幅度巨大。
再其次,本土企業開始收復挖掘機“失地”。以三一、柳工為代表,包括徐工、龍工、廈工、中聯重科等一批企業開始向這一領域發起總攻,并且目標直指被外資長期占領的中大型挖掘機產業。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09年我國挖掘機總銷量將逼近10萬臺,其中國產品牌有望接近三成份額,即超過3萬臺。中國挖掘機行業資深專家陳正利認為,國產品牌將在4~5年內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挖掘機這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心中的痛,似乎正在慢慢愈合。
最后,企業新業務拓展成果在BICES上受到檢閱。本屆BICES上,柳工帶來了大型履帶吊和公路養護設備,山推帶來了山推楚天的混凝土泵車,玉柴帶來了旋挖鉆和滑移式裝載機,徐工帶來了大型鐵路機械,斗山更是添加了裝載機等產品……這些都是企業最新開拓的業務領域,均是首度在本屆展會亮相。這種企業業務格局的變化將對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正如京城重工董事長蘇杰所說,行業里沒有遲到者,只有新進入者。這句話想必將受到眾多同行的認同。
“大腕”缺席留遺憾
當然,也有美中不足之處。
本屆展會一個很顯著的特征便是外資企業前來參展的比例略有下降,而且其展出面積總體上也有下降。特別是此前BICES主辦方與AEM達成合作協議,曾令眾多媒體和業內人士開始期待世界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會出現在本屆展會上。
但是尋遍展會的各個角落,記者仍未發現這位“大腕”的蹤影。不僅是卡特彼勒,凱斯、日立等工程機械巨頭企業也“不無默契”地缺席了本屆BICES。
主辦方中工工程機械成套有限公司高層孫敬新告訴記者,本來卡特彼勒確定不參加本屆BICES,但在展會前期,該企業青海地區的一家公司突然與他們接洽,想以這家公司的名義參加展會。但由于時間等因素,最終未能成行。
據他分析,外資企業在海外的業務確實受到很大創傷,參加展會的資金業已成為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其在中國業務狀況普遍偏好,不能更好開拓這塊市場仍心有不甘,所以很多企業在展會舉辦前都處于一種進退維谷的狀態,使得一些企業最終錯過了本屆BICES。
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金融危機對其造成的沖擊,使其不得不削減了參加展會等各項非必須性費用的支出。“卡特彼勒日前已經宣布,該公司全年銷售收入預計下滑30%,全球裁員超過3.4萬人。”這一消息可作例證。
但也有外資企業為本屆展會花費不少精力。斗山、小松、現代、神鋼等日韓企業在展會上各顯神通。英國珀金斯發動機公司也有不小陣容,7位高管親臨現場。這其中不僅有中國區的相關負責人,英國總部的主要負責人也來到北京。珀金斯新興市場產品策略經理馬瑞斌告訴記者,他們的全球業務確實遭遇大幅度下降,但相對來說中國的業務情況好得多,所以他們才對此次展會如此重視。特雷克斯全球總裁也曾率領人馬于展會前期來到北京,召開了該公司的全球戰略會議。
展會往往能夠折射行業的脈動。在我們看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取得驕人成就的同時,也不難發現自身的弱點和不足,這正是展會的意義所在。這個結束也許更是一個新的開始,“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