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趕超,中國橋隧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前沿,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橋隧重大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階段面臨的重要課題,從“建設為主”到“建養并重、以養為主”轉型,已逐漸成為全行業共識。
“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IBTC)”是國內較早關注大型交通工程的橋隧方案比選與工程技術創新,以及橋隧建設和運營維護一系列重要問題的綜合技術與信息交流平臺。多年來,諸多重大橋隧工程案例與前沿工程技術得以在此平臺上進行交流與傳播,在橋隧界影響深遠,漸已成為橋梁與隧道領域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國際大會。
在此背景下,“2020(第九屆)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將于2020年9月23日-25日在廣州舉辦。屆時大會將圍繞國家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智能運維、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關鍵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推動前沿科學研究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轉化應用,促進我國橋隧基礎設施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橋隧強國”,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值此機會,組委會誠邀業界專家代表撥冗蒞臨,共襄盛會!
一、會議主題
創新引領,建養并重
二、時間和地點
時間:2020年9月23日-25日
地點:廣州東方賓館
三、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主辦單位: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
同濟大學
廣東省公路學會
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
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
上海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
協辦單位: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廣州軌道交通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
北京交通大學川藏鐵路研究院
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交通大學
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與運維保障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分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
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工程實例專委會
承辦單位: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聞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媒體:《隧道建設(中英文)》、隧道網、《中國市政工程》、專家寶
官方網站:www.IBTCevents.com
四、大會組委會
顧問委員會
大會顧問:孫 鈞、林元培、錢七虎、鄧文中、周福霖、鄭皆連、梁文灝、
鳳懋潤、陳政清、孔憲京、鄭健龍、何華武、杜彥良、王復明、
陳湘生、周緒紅、繆昌文、聶建國、鄧銘江、李華軍、張喜剛、
鈕新強、秦順全、馮夏庭、李術才、吳智深、蔣宇靜、郝 洪
學術委員會
大會主席:杜彥良、張喜剛
副 主 席:葛耀君、朱合華、何 川、洪開榮、嚴金秀、高宗余
專家委員(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白 云、陳偉樂、程永亮、陳 鴻、崔 冰、丁建隆、Edward Ted Nye(澳)、
方明山、顧祥林、郭陜云、龔維明、Hans de Wit(荷)、Hyun-Moo Koh(韓)、
蔣振雄、Kim Smedegaard Andersen(丹)、林 鳴、李永樂、李 健、
李 惠、李忠獻、劉千偉、劉智成、劉自明、劉曉東、劉純潔、
劉加平、劉 軍、孟凡超、米晉生、Martin C. Knights(英)、
農興中、潘東發、橋本正(日)、日下部 治(日)、邵長宇、宋神友、
孫利民、史海歐、王振信、王仁貴、王志平、王衛東、王啟銅、
王杜娟、汪雙杰、徐國平、徐恭義、徐天平、熊正元、肖汝誠、
伊廷華、袁 勇、岳貴平、趙 勇、竺維彬、張頂立、張自太、
周文波、周 良、周建庭、周翠英、朱瑤宏、朱雁飛
組織委員會
主 席:顧偉華、劉智成
副 主 席:安耀輝、葉國強、顧祥林、陳冠雄、梁偉雄、王 華、杜 梅
委 員(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白 云、常 翔、陳 越、丁文其、鄧 艷、姜 弘、柯梅麗、
邵長宇、沈國紅、宋神友、孫利民、孫 斌、宋振華、譚羨群、
謝雄耀、肖曉春、袁 勇、岳貴平、袁敏正、鐘長平、趙君黎、
張 松、翟利華
五、日程安排
六、會議部分內容
大會將圍繞公路、鐵路、水利、城市地鐵、市政工程等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智能運維及重大公共安全等關鍵內容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一)大會報告
1. 粵港澳大灣區跨珠江口通道發展規劃設想
2. 中國拱橋建設成就及展望
3. 大型通航隧洞關鍵技術研究
4. 川藏鐵路橋梁建設挑戰與關鍵技術
5. 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關鍵技術與創新
6. 滬通長江大橋上部結構施工技術
7. 國際隧道工程新發展
8. 廣東黃茅海跨海大橋的設計與創新
9. 隧道技術發展與展望
10. 復雜海域大跨度公鐵兩用橋建造關鍵技術
11. 關于超大直徑盾構應用現狀的思考
12. 重大工程全壽命周期安全預警和災害防御
(二)橋梁工程建設與智慧管養專題論壇
1. 中國橋梁設計技術進展
2. 大跨徑高低塔斜拉橋設計及關鍵技術
3. 川藏鐵路橋梁建設挑戰與關鍵技術
4. 鋼結構及組合結構橋梁關鍵技術
5. 虎門大橋養護與運營
6. 甌江北口大橋主橋設計關鍵技術
7. 大跨徑高速鐵路橋梁運營模態在線追蹤辨識技術
8. 廣州珠江黃埔大橋管養模式和數字化養護管理體系
9. 基于特大型橋梁累計數據的管養決策
(三)隧道工程建設及智慧管養專題論壇
1. 長大山嶺隧道修建技術
2.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關鍵技術
3. 復雜地質條件下長大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
4. 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最新進展
5. 粵港澳大灣區超高標準跨海隧道工程解決思路探索
6. 超大直徑泥水盾構隧道施工關鍵技術
7. 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新產品新技術
8. 橋隧管養數字化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四)深中通道技術創新專題論壇
1. 深中通道關鍵技術與創新
2.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水中推出式最終接頭設計關鍵技術
3. 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深中通道項目中的應用
4. 深中通道裝配化建造技術創新
(五)橋隧工業化、裝配化、智能化專題論壇
1. 新型集約化預制裝配橋梁設計
2. 沉管隧道預制關鍵技術的變革與發展
3. 工業化裝配式橋梁技術實踐與與創新發展
4. 隧道全預制拼裝及智能建造關鍵技術探討
5. 橋梁快速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6. 跨海橋梁工業化實踐與探索
7. 鋼結構橋梁工業化、標準化、智能化建造關鍵技術探討
(更多報告正在征集中···)
七、論文征集
大會將廣泛征集近年來未在國內外刊物或論文集上發表過的有關橋梁與隧道設計、施工、運營養護管理、設備管理、關鍵技術及投融資等內容。經論文編委會審評后擇優收錄在《2020(第九屆)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論文集》,優秀論文可推薦至《隧道建設(中英文)》《中國市政工程》期刊。
1、論文全文投稿截止日期:2020年8月10日;
2、投稿郵箱:IBTC@wintimechina.com;
3、投稿要求:提交論文時請注明“會議投稿”,并嚴格按照格式排版(WORD版),詳細要求可登錄“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官方網站http://www.IBTCevents.com,點擊“資料下載”進行查看。
八、展覽
會議期間將設立展示區域,旨在通過展示橋梁與隧道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推動行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展示范圍包括:橋梁、隧道、地下空間、市政道路、軌道交通等領域新產品與新技術;施工機械設備及配套;測繪、測量、檢測、監測儀器與設備;防水、防火、防腐、安防設備與新材料;通風、照明、通訊設備技術與產品;管理、運營、維護及相關設施設備單位;其他相關新產品等。
九、參會人員
兩院院士及特邀嘉賓;國家相關部門主管領導;重大工程項目業主單位領導;公路、鐵路、橋梁、隧道領域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管理和養護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科研院所、高校及行業學會、協會專家人員及學術論文作者;重大裝備制造商、設備商、材料供應商、信息技術供應商、方案提供商;投融資機構及主流媒體等。
十、組委會秘書處聯系方式
王 翔 電話:021-51757707 郵箱:xiang.wang@wintimechina.com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