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再制造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美元,而在我國再制造業剛剛起步,汽車2015 年保有量達到1.72 億輛,預計2020 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突破2 億輛,而年報廢汽車約500萬輛;工程機械保有量約為650萬-704萬臺,80%在役工程機械超過保質期,每年工程機械報廢臺量將高達120萬臺;機床保有量達800多萬臺,其中役齡10年以上的傳統舊機床超過200萬臺;預計將有100多萬臺機床面臨各種形式的報廢;電子電器,報廢電腦,電視機,電冰箱1600萬臺,報廢手機2000萬部,同時因磨損和腐蝕等原因導致設備停產、報廢約8億噸固體廢物,損失高達千億元,占到全年GDP的10%。綠色循環經濟-再制造勢在必行,變廢為寶,重塑中國工業夢!
為了幫助再制造行業對各地區有關再制造業的最新政策、市場動態、戰略定位等進行深入了解。期間舉辦《亞洲再制造合作峰會》,并邀請美國高盛、摩根大通、紅杉資本、中信資本、卡特彼勒、三一重工、東風集團、一汽大眾、沃爾沃、濰柴、大陸投資、采埃孚、IBM等頂級投資人和行業大咖以實際案例分析,重點圍繞工程機械、數控機床、IT設備、醫療、機器人、鋰電池等再制造產業各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探討, 明晰未來行業的投資趨勢及資本合作?!距
一、展會簡況:
展會時間:2016年10月17日-19日
展會地點:武漢漢口喜來登酒店
主辦單位:上海藍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中國國家再制造重點實驗室、美國商務部、美國國家再制造重點實驗室、美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商協會(APRA)
支持單位: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再制造分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維修及再制造分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設備協會激光再制造協會
二、展會涵蓋四大領域
特色1、汽車及零部件再制造論壇
主要展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集聚國內三十多家知名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商,再制造產品包括發動機、變速箱、起發電機、噴油器、渦輪增壓器、卡鉗、助力泵、車橋車架、汽車電子等。
特色2、工程機械再制造與翻新展區
集聚國內頂級工程機械領域的再制造商、經銷商集團、維修翻新大修廠,液壓泵、閥、油缸,發動機,再制造產品包括整機和零配件。
特色3、機床再制造與翻新
機床再制造的主要有三種企業:專業機床再制造企業、機床制造企業以及數控系統制造企業,機床再制造的經濟效益和發展潛能無限;
特色4、綜合新型領域再制造產業
IT設備、高端醫療裝備、及新型領域如無人機、鋰電池、機器人再制造、激光及3D再制造技術服務與設備等組成,其中辦公設備再制造包括再制造打印機和硒鼓、墨盒、磁輥等部件,國內知名打印設備再制造商在國內均已構建較為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經銷渠道。
三、展會四大核心
1、再制造會議會展--亞太再制造合作峰會
通過亞太區中心更加緊密與周邊國家的政府組織,行業協會和再制造企業增強合作交流,更好的實現國與國之間,協會與協會之間,再制造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
2、再制造產業專題培訓--美國國家再制造重點實驗室
由美國再制造重點實驗室、國家再制造重點實驗室、美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商協會、卡特彼勒、康明斯、美國通用、IBM、西門子等行業資深人土組成咨詢團隊,對汽車、工程機械、數控機床、IT設備、醫療等領域的再制造企業,提供世界最新的再制造的技術培訓與應用指導。
3、高端團組--赴美國拉斯維加斯考察團,參會單位優先考慮給予名額國外參觀考察及培訓
優先推薦參展企業,并組織赴美國參加雙國際汽車零部件展( Big R 國際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展
AAPEX 國際汽車零部件售后產品展 );參觀美國首府--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高層領導面對面交流美國再制造發展政策及經貿交易市場,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及再制造零部件采購和銷售;參加美國國家再制造重點實驗室提供世界最新的再制造的技術培訓與應用指導。參觀GE、通用集團、卡特彼勒等再制造標桿企業。幫助再制造產業增進國內外企業交流間的學習,拓展行業人脈,交流再制造專業知識。
4、金融服務--企業路演、投融資對接
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對接亞太區乃至全球再制造企業間的重組,購并,合資與合作等交流事項,如:再制造未來發展及投資趨勢展望;再制造產業化的跨太平洋合作新模式;跨境并購策略的幾點思考?再制造并購成長之路?企業并購中的風險防范?
四、觀展觀眾
預計本次活動參展商有40%來源于汽車行業,分別有30%來源于工程機械、機床和再制造技術服務與設備,另10%打印設備及醫療行業,分別來自中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西 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此次展會平臺將成為推動行業交流、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契機。
欲了解展會詳情,請登陸會議網站:www.landceed.com,點擊“項目中心”,關注近期活動列表或聯系劉小姐 電話:021-6155 2896 郵箱Jessie.liu@landceed.com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