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初夏時節,處處繁花似錦,陽光明媚。但是,汽車后市場上空寒風凜烈,冰冷刺骨。
我國車市26年來最大跌幅
5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發布了今年1-4月的中國汽車產銷量數據。數據顯示:乘用車:4月銷量157.5萬輛,下降17.7%;1-4月銷量683.8萬輛,下降14.7%;中國品牌乘用車:4月銷量58.5萬輛,下降27.9%;1-4月銷量277萬輛,下降22.3%。
近日據上海證券報消息,龐大集團2018年虧損60億元遭上交所問詢。
汽車后市場同樣持續低迷
5月12號新京報據張家港公安局官方消息稱,康得新大股東,實際控制人鐘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同樣,后市場的幾家上市公司的財報顯示:德賽西威利潤同比下滑32.5%,路暢科技凈利下滑31%,華陽集團利潤同比下降94.12%,索菱股份更是虧損同比擴大7500%。
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再次拉響警報,估計國內和國際的經濟環境將持續走低。作為號稱萬億市場規模的汽車后從業者們卻苦不堪言,近三年持續低迷,許多工廠和代理商都徘徊在生死邊緣,行業加速洗牌已成定局。
汽車后市場如何自救
不管是工廠還是經銷商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固步自封,不主動變化只能等死,不斷創新才是唯一的活路。對于汽車后市場而言產品同質化成必然,那么營銷與服務的差異才能讓你的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為什么老一批的商家紛紛退出,而新的一批又很快成長起來。因為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消費場景發生了變化。那到底企業要怎么做呢?
第一,工廠和渠道商家應該接受新銷售通路,新營銷方法。那種靠信息不對稱,賺取高額差價的年代已經不存在了,也回不去了。很多企業就走進了不賺錢,就不推廣,越不推廣越不賺錢,然后就只有關門大吉怪圈。所以,工廠主動走下市場,商家積極走向上游,作為從業者,你至少要比消費者的信息準確與專業吧。當然推廣也是一門技術,需要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企業渠道下沉、品牌深入終端是唯一出路。
第二,找合適的伙伴合作,讓所花的每一分錢物有所值。比如那些沉浸在原有渠道代理商的老板們就該醒醒了,把錢拿去做推廣,還不如產品降點價,直接就有人來買了。事實呢?被現實扇了很響一個耳光吧!當時的降價換取了短期的訂單,結果給競爭對手讓出了品牌形象。前一年還守著幾個老代理過日子的老板,今年發現自己的貨已經賣不出去。這些原因都很簡單,你沒有品牌形象,你沒有去拓展新的渠道。所以,走下去大膽拓寬你的渠道邊界,才是立足之本。
第三,以參展為例,許多企業聽信主辦方說的,展會時把自己的客戶都邀請過來開場會,訂一下貨就很牛逼了,其實這個推廣方式現在還實用嗎?早已經過了供不應求,按訂單生產的時代了。你沒發現你這參展不是去拓展客戶,而只是去做了一次炫耀嗎?當然你也去幫了主辦方和同行。你參展不應該是拓展客戶嗎?不應該是多在陌生人面前亮相嗎?不應該是讓你的品牌形象爆光在更多的渠道面前嗎?還是次次都邀請自己渠道的商家來,給自己一次顯擺的機會?
答案相信勿需再我多言,而目前行業寒冬,主動出擊為下半年打個翻身帳做些準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7月份的三大展會就是不錯的機會,當然又要有企業難以決擇了。稍微留意一下三個展會的信息就不難選擇。6月26號鄭州展多年不變,同樣今年在邀觀與展會主題上也沒什么利好的信息傳出,所以直接略過了。7月1日中貿雅森廣州展動作頻頻,“市代計劃”、“縣鄉抄底工程”直面終端門店,可謂行業首次展會主辦方將渠道下沉得如此干脆。7月12號九州深圳展近日也開始正式發聲,買春送秋,三免政策鼓勵企業邀請經銷商來開會訂貨,這也不失為好的選擇。
但結合行業目前的情況,企業參展選7月1號的廣州展比較合適。首先符合行業渠道下沉的需要,其次雅森展一直是綜合展,對于終端渠道而言,很少一個門店只做一項產品,所以拓展客戶邊界的寬度會增大很多。從會議來看,主要是新方法,新營銷為主,雅森幫直面門店一對一的邀請與傳播,更能吸引買家觀展。
雖然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實際情況,但總體方向基本不變。借力,整合快速做實渠道下沉,把握終端必然是新時勢下發展的出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