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
今年7月,上海、廣州、天津等地即將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根據安排,“國六”a標準要求在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國六”b要求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不過,現已有18個省市將“國六”提前至今年實施。其中,以河南為代表的部分地區將實施“國六”a標準,而以天津為代表的部分地區則將直接實施更嚴格的“國六”b標準。
以廣州為例,此前廣州曾希望2019年1月1日實施“國六”排放標準,隨后這一日期被順延至3月1日。目前,這一日期已與廣東全省一致,定在了7月1日。
部分地區更是嚴格要求7月1日起,非國六標準車不準上牌。
消息二
2019年5月20日,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在京發布《中國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研究》報告,綜合中國汽車業發展及排放目標,對燃油車的退出時間進行了分析,提出中國有望在2050年以前實現傳統燃油車的全面退出。其中,在北上廣深、天津、南京等第一、二層級城市,私家車將在2030年全面退出,而全國范圍內的全面退出將在2040年,大部分換車需求將從混合動力轉向純電動,預計在2050年純電動在私家車領域的占比將達到85%左右。
以上兩則關于汽車方面的消息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車主,但是對于車企來說可能影響更大,而服務于汽車后市場的企業更需重新研究與布局。
技術與市場
前幾年還是小排量汽車大幅上市,就是最近一些廠家也在發動機方面進行革新,但是這些好像在上述政策的影響下都變得無關緊要了。車企造車已經不是技術的問題了,而是政策導向決定了車企如何造車。
那么請你告訴我,企業發展是掌握核心技術重要呢?還是研究政策迎合市場關鍵呢?
這實際上不是一個單選題,而是兩個交錯在一起的解答題。
沒有技術你怎么能造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不去研究市場你掌握的技術又如何與時俱進。
汽車構造和零部件,有的發生了改變,有的已經沒有了,有的已經被新的取代,那么服務汽車后市場的零部件、汽保汽修、養護等廠家,難道還能獨善其身不去研究新的技術和產品嗎?難道還活在現有的產品技術和市場上嗎?
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汽車技術的發展與最少十年后的市場需求,以此來改變自有產品的技術方向,和造出全新的產品。
最近關于美國頒布的一些禁令,也讓我們看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我們有了自己的技術,何必恐慌別人的“欺壓”;我們有了技術,何必在意市場的變化;我們有了技術,何來盲目被動......
相對于汽保廠家來說,如何研究技術呢?我們不是坐在技術室中“蒙頭以自我為中心”的“苦心造詣”,也不是僅僅與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去“吸收轉化”,只有走進市場去聆聽最為終端的使用者的心聲,才能真正了解到產品應該做出哪些改變,技術應該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
在筆者接觸的一家舉升機制造商負責人中,有一次說道,剛開始做舉升機的時候,不明白國外的產品在一個小的構造上為何與國內的不一樣,最后通過與國外客戶的交流,才明白這是為了避免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夾到手的一個設計。一個小小的構造,保證了用戶的安全,如果不去與客戶交流,如果僅僅是從技術角度來說,這點改變也許就不能實現。
因此,我們的技術突破一定是研究市場和用戶后的創新。
去展會看市場
很多時候我們衡量一個展會成功的標準就是人流量、現場成交量等。很少去考量從這次展會除了收獲訂單外,還帶來了其他什么內容。
但是現在這些都發生了變化。
以雅森國際舉辦的中貿雅森廣州展為例,憑借所擁有的資源,著力打造展會人流量的同時,將舉辦多場針對性的活動,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通過這些活動讓參展企業更多的去了解市場的變化。
高端買家采購配對會、國際買家采購配對會,除了為展商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平臺,面對面的與高端買家及外商進行溝通與和合作,還將給予有關市場方面的研究探索,讓展商更加清楚商家的產品需求點。
另外還將在市場模式、渠道、終端經營等多方面做更深度的交流,讓商家知道如何去賣產品,讓廠家知道如何去造產品。
上下游的互動,勢必引發新的思考。
在我們看來,雅森不只是在做一場供需的交流會,而是在打造一個后市場生態圈。
7月1日,我們去廣州看看,如果名副其實就為雅森點贊,如果言之過甚,也請你批評指正。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