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通過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基本掌握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競爭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二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院長李新亞日前在第十一屆中國鑄造協會年會上,非常看好未來高端裝備市場發展前景。
現狀不樂觀
他指出,近10年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到2010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實現約1.6萬億元銷售收入,約占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的8%左右。盡管如此,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制于人;基礎配套能力發展滯后,裝備主機面臨“空殼化”;產品可靠性低,產業鏈高端缺位;產業規模小,市場滿足率低;產業體系不健全,相關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明顯滯后。
從國際環境看,金融危機使工業發達國家重新重視實體經濟發展,提出了“再工業化”、低碳經濟、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發展路線,瞄準高端制造領域和新興產業,謀求塑造新的競爭優勢。這不僅對我國高端裝備的未來發展構成激烈競爭,而且還將對已經形成優勢的產品造成市場空間擠壓。
從國內環境看,國民經濟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等,對裝備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李新亞認為,創新是驅動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需求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首要外部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創新模式的不斷進步,基礎共性技術不斷擁有新的內涵,始終是制造業發展的主線,也是不同國家發展的引擎。
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以國發〔2010〕32號文正式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該決定的發布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七大領域。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七大領域之一),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他六大領域的重要支撐。除了在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單獨列出的以外,在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里也包括高端裝備。如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高效、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設備;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儲能設備、核電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風電設備、生物智能利用設備、智能電網設備。
發展目標確定
“十二五”期間,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到“十二五”末,顯著增強高端裝備制造業基礎配套能力。具體來說,就是高端裝備所需的關鍵配套系統與設備、關鍵零部件與基礎件制造能力顯著提高,其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智能技術及核心裝置得到普遍推廣應用,高端裝備重點產業智能化率超過30%。
產業規模躍上新臺階。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超過6萬億元,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業增加值率達到28%,國際市場份額大幅度增加。
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和一大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專、精、特、新”專業化生產企業,建成若干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高端裝備制造集聚區,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端裝備技術創新體系,骨干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超過5%,形成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產品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科技領軍人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