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即將升級為擁有地鐵的城市,地下軌道交通是如何建設的,又是誰在為城市的地鐵建設貢獻力量,地鐵建設者們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筆者深入河北首個開工的地鐵工地,踏尋地下軌道交通建設者們鮮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
工人們正在拆除隧道口護板
地鐵“打洞機”的真面目
石家莊市中華大街路段“小灰樓地鐵工地”是省會首個開工的地鐵工地,這里的工程項目由中鐵十七局承擔,工程建設者們將改寫河北境內沒有地鐵的歷史。筆者探尋地鐵人鮮為人知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小灰樓地鐵工地外藍色圍擋格外顯眼,長達三四百米的工地里,整日封閉的大門讓這里略顯神秘。地鐵施工未阻斷這里的雙向車道通行,從外面根本看不到任何動工的跡象。
“為了減小地鐵建設對城市原有地基和路面的影響,這里采用了先進的盾構施工法。”項目部副總經理馮亮揭開地鐵不中斷交通進行施工的原因,他表示,地鐵施工通常采用的方法無外乎“明挖”、“蓋挖”和“暗挖”三種方法,“明挖”施工因技術簡單、快速、經濟,成為地鐵施工的首選方法,但因其需要阻斷交通,會給城市帶來噪聲和震動等環境影響,而現行的“暗挖”盾構施工法對城市的影響最小。
在小灰樓地鐵工地開挖的地下工程結構中,已經建成兩層的巨型框架體,工地上方架著重型龍門起重機。通向地下工地的樓梯外設有刷卡門禁,下地施工人員需刷卡才能進入。跟隨馮亮,筆者進入地鐵核心工地,只見通往地下的鋼架式樓梯雖然陡峭卻格外堅實。整個工地深達十余米,負一層是開闊的平面結構,南側為天井式結構。據馮亮介紹,負一層將建成地鐵車站,相關施工也在進行中;地下二層是地鐵隧道核心開鑿區,天井下方南側墻壁上殘留著直徑6米的巨大鉆孔,地面兩條軌道從洞內延伸了出來。
“這就是盾構隧道掘進機開鑿出來的地鐵隧道。”馮亮手指隧道說。
隧道深處,筆者看到長近80米、重達500多噸的巨無霸盾構機的真實面目,其結構如同敞開式的火車頭,在其前方安裝了直徑6米的巨大的削盤,由22根巨型液壓臂啟動機支撐作業,機器頂端安裝了傳送帶裝置,能將轉盤削下的泥土由車頭送至車尾。據馮亮透露,盾構機削盤能以每分鐘推進30-40毫米的速度向前推進,一個月可掘進260米至300米,預計三個月后可從小灰樓挖至人民商場附近,完成第一標段施工計劃。
借助先進的盾構機技術,在實施隧道開挖過程同時實現了支撐管片安裝作業,地鐵隧道做到了一次性成型施工。馮亮表示,盾構掘進設備,集光、電、液、傳感、信息技術于一體,具有開挖切削土體、輸送土渣、拼裝隧道襯砌、測量導向糾偏等功能,設備融合著地質、土木、機械、力學、液壓、電氣、控制、測量等多門學科技術。
在規模宏大的地下施工一線,筆者只看到十幾名工人在現場忙碌著。馮亮揭秘說,盾構機隧道施工自動化程度高,不僅施工速度快還能節省人力,其在開挖過程中不受氣候影響,開挖時可控制地面沉降、減少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