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東東:首先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首先在中國市場上面,你應該要有跟跨國企業競爭的經歷,你要積累自己的實力才能走出去,在中國沒有一定基礎的話,千萬別走出去。首先在中國市場上,你跟跨國企業競爭,取得中國領先的地位。然后才走出去。在這個方面,你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三一注重創新驅動,我們的研發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五千多項專利。有這樣一個底子,再加上在中國市場上積累的資金實力,你可以走出去。我們并購了普茨邁斯特以后,他們的創始人Karl Schlecht先生跟我們談的時候,我們把我們所有的技術秘密給他看了,包括我們的峰值數據,以及各種機密的技術數據。看了以后他才說,何先生,我現在才知道,我不賣給你的話,我是遠遠競爭不過你的。所以這個從操作上面對于我們來說很難。我們雙方把技術敞開以后,他們一下子把他的驕傲放下來了。他原來發現三一跟他競爭不是一個低價競爭,你也有很多的專利他可以用。后來我們就開始雜交了,他的技術用在我的產品上,我的技術用在他的產品上。
你自己沒有能力、沒有準備好,沒有這個實力,你并購他干嗎?我還想回到第一個問題,你怎么樣讓你的估價不吃虧呢?你一定要想好我并購以后,有沒有能力管理你,如果有能力、有協同效應、有市場、技術的協同,有獨到的戰略上的角度可以使這家被并購企業得到發展。你可以靠發展覆蓋你購買的價格,你就不會吃虧。但是如果很多中介機構有案例,他并購以后什么都不動,就是大家就去經營吧,他就繼續惡化下去,你的價格一定是買高了。
提問:問一下法國Pascal Gondrand先生,我們對于在法國并購的中國企業給予什么樣的支持?我今年聽到了美國銀行行長對于合資企業的貸款問題,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問題,他對于整車是有限制的。這一點從歐洲、法國這個角度來講,怎么來對待?
Pascal Gondrand:首先我想說,中國的和外國其他國家到法國的投資,享受的是一樣的政策,公平對待的。中國的投資人有同樣的權利和責任,和其他的投資者是一樣的,包括法國自己的投資者。法國和歐洲的市場一視同仁,對于任何國家的投資者都是一樣的。所以中國的投資者到法國來,可以享受同樣的好處和利益。這樣一些好處和利益也是適用于法國公司本身的。在法國我們有一些特殊的利益,我們希望能夠去國外敦促投資者。我想投資到法國,我們也是可以有很多的好處。特別是在一些高科技和研發方面,我們有很多激勵措施,對于研發公司,有30%的研發支出是可以得到稅收的減免。或者是可以得到政府的返還。這是對所有的外國投資都是一樣,中國投資公司也是這樣。你特別講到融資,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希望能夠更多的考慮這個內容,因為我看到很多中國公司都有這方面的疑問。同樣,之前我們也講到了中國了投資現在是一個新的現象、新的流程,所以我們看到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多。現在有更多的公司已經在法國做了收購了,他們希望找到對他們子公司融資的方法。因為他們進入到法國,他應該是在法國市場和歐洲整個市場和非洲的市場都要去供應產品,基地就在法國。這些公司也希望得到融資的機會,因為他們希望開發業務。我也想介紹一下法國的倡議。這個倡議是兩年前建立起來的。是由中法政府共同建立起來的,這也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投資基金的創新。他是由中國開發銀行贊助的。在法國也是一個類似于非常重要的金融機構,兩者共同資助的倡議。他們就是為了專門幫助中小型的企業開發市場。幫助法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包括中國公司進入法國市場,都希望給到幫助,這個投資基金在過去三年里都是非常成功的,他有一個私有的投資基金在管理。這是一種新的倡議和框架。這兩種趨勢未來會越來越多,有越來越多的基金不僅對于中小型企業,也對于中型的企業提供更多的基金幫助。這里講到融資方面,我們看到中國和法國公司之間的合作,這樣一種關系也是越來越多了,我在未來看到這個趨勢一定會越來越廣。
Yael Smadja:這一個板塊我們談論了非常豐富的話題,要總結也是不容易的。我想盡可能有效的給到大家幾個趨勢的總結,這些趨勢可能會在歐盟理改變一些環境,首先我要問一下Sebastian Vos,請您給我們幾個要點,您認為看到的趨勢是什么,這些觀點可以給我們的觀眾帶回家的。
Sebastian Vos:第一點,要講到數字,看看2004年的貿易數字,是一千億,現在翻了30倍以上。看到直接外國投資的數字也是增長巨大,這些數字本身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第二點,歐盟和中國有更多的對話,特別是從法國這邊也聽到很多歐盟的政府和中國政府、中國公司之間有更多開誠布公的溝通了。第三點,我們現在有更多的成熟性,一個是中國的投資者進入到歐盟這邊,這個表現也是越來越成熟。第四點,互相的信任和尊重。過去中國的公司,人們認為他們的產品沒有德國的產品那么好。但是現在,就像中方的嘉賓講的,中國的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在歐洲越來越受到尊重。這也對于找到歐洲的合作伙伴是關鍵點。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