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濰坊,都認為這是風箏之城,但濰坊最新的名片是比風箏重要得多的濰柴動力。濰柴集團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整車整機、動力總成、豪華游艇和汽車零部件四大業務平臺的企業。集團控股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A+H上市公司,也是中國唯一擁有動力系統(發動機、變速箱、車橋)、重型汽車、汽車電子及零部件黃金產業鏈的企業集團。
從欠賬3億元、報表資金僅有8萬元的山東地方巨虧國企,到年營收近千億元、利潤77億元的全球化企業航母,濰柴集團僅僅用了14年。超常規疾速發展的背后,這位世界級企業的掌舵人譚旭光,有著怎樣的戰略思維和謀略?
董事會的能量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董事會無疑是其中的要害。濰柴動力自設立起就建立了涵蓋境內外戰略合作伙伴、行業主導客戶和高管團隊的多地域、多文化的股權結構,實現了公司股權結構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為公司的經營發展搭建了一個結構合理、基礎牢固的戰略引航和執行監督平臺。在這樣的基礎上,譚旭光格外重視董事會建設,注重發揮董事會成員的科學決策作用。
目前,濰柴動力的董事會由18名董事組成,分別為投資并購、財務管理、技術研發、市場行業等各個領域的精英,具有豐富的閱歷經驗,確保董事會重大事項決策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科學的決策如何產生?譚旭光特別重視董事會專業委員會。為規范公司運作,濰柴動力建立了“三會一層”的治理結構,在實踐中不斷制定完善各項制度和工作流程,尤其是注重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
濰柴動力董事會下設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戰略發展及投資委員會四個專業委員會。除戰略發展及投資委員會外,各專業委員會的主席均由獨立董事擔任,各專業委員會成員中獨立董事均過半數。
董事會作出決議前,但凡涉及專業委員會權責范圍內的重大事項,都會先聽取專業委員會的意見,如果他們對某個議案有不同的看法,譚旭光也不能強行要求通過。每個專業委員會都嚴格按照各自的工作細則充分履職,對濰柴的各項經營決策提供專業意見,為公司長遠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譚旭光的倡導下,董事會堅持以戰略為導向,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以前瞻的眼光,發揮其戰略判斷力,引領公司戰略發展的方向,實現了專業、高效、前瞻的運作。
跳出“自主創新”
濰柴的黃金產業鏈條,不僅為濰柴的研發提供了必備的科研經費,而且讓濰柴走出了一條“鏈合創新”的新路子。
制造業歸根結底拼的是技術,譚旭光深知這一點,經過多年的積累,濰柴利用產業鏈的優勢,開發出了對發動機、齒輪箱和車橋進行系統匹配的“動力總成”產品。這就是說,整車廠只要匹配設計自己特色的駕駛室和車廂,一款新型卡車或客車就可以推向市場,研發周期縮短為原來的1/5。這個“動力總成”就是濰柴動力鏈合創新技術開發思路的成果之一。
除了自身內部的“鏈合創新”之外,濰柴還把這一模式拓展到產業鏈的下游整車企業。濰柴動力與福田汽車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雙方進一步建立技術創新的共同研發機制,將合作設立基于整車需要的動力系統技術研發中心,同時整合各自在全球的研發機構,從而有效降低雙方設計成本,確立更強的競爭力。借此,福田汽車節約了試驗成本,濰柴動力獲得了良好穩固的客戶關系。
濰柴創新的最大特點是開放兼收、鏈合創新、自成一家。“從傳統的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到現在的開放式創新,這是一種理念的創新。過去,很多人誤認為自主創新就是‘自己創新’。但細想一下,自己的技術和產品提升,同樣意味著產業鏈上下游伙伴的技術和產品的提升,特別是意味著終端技術和產品的提升,這一點對中間產品制造企業尤為重要。要實現更廣、更大、更長遠意義上的創新,就必須推動整個產業鏈、整個行業創新。”譚旭光說,在縱向上達成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的配合,橫向上聯合其他企業的優勢資源,打破單個企業封閉式的創新,這就是濰柴動力的開放式創新思路。
2006年“濰柴動力產品研發共同體”成立,來自行業內的32家有實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加盟,形成以濰柴動力為主體、各零部件供應商優勢互補共同推進科技創新的局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