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漢江
對于漢江中下游生態的修復與治理,湖北省力圖把漢江建設成為中國的“田納西”。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啟動流域綜合開發工程,在田納西干支流上建起54座水庫、9個梯級13座船閘,把水患連年、貧窮落后的田納西河流域變成了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工農業較為發達的中等發達地區。
專家認為,貫穿湖北省的漢江與田納西河是世界上兩條相似的河流,所處緯度相近。田納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兩者的流域面積、年徑流量等自然條件差別不大。
2003年,時任國家水利部部長的汪恕誠就表示,“引進現代水利觀念,把漢江建成現代水利示范工程,……像美國的田納西河那樣。”
按國務院后來批準的漢江流域干流梯級渠化規劃,在丹江口以下,漢江中下游將依次興建王甫洲、新集、崔家營、雅口、碾盤山、華家灣和興隆共七級梯級樞紐工程。
把身邊的江河打造成萊茵河,或者參照美國田納西流域治理模式,這是中國很多地方喊過的口號。這一治理江河的“田納西”夢想也被質疑。
水質成為漢江中游襄樊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不斷的攔江截流建大壩,河流失去了本來的靈動,水流減緩,將影響漢江水的自凈能力。為了保證生活用水,每個地方都開始建污水處理廠,這又是一筆龐大的費用。
襄樊市一位政協常委對記者說,治理漢江如果缺乏統一的、強硬的管理體制,缺乏治理的決心和民眾的有效監督,達到美國“田納西”流域的治理效果,很難做到。
就在湖北省對漢江因為南水北調進行治理時,上游陜西省另一龐大調水工程——“引漢濟渭”也在緊鑼密鼓開展。這讓湖北陷入尷尬。
“引漢濟渭”工程是陜西省政府于2008年規劃、預計在2015年全部建成的調水工程。它是利用漢江上游流經陜西漢中、安康的機會,修建一個引水涵洞穿過秦嶺,把漢江水引給渭河,稀釋渭河之污,增加渭河徑流量。
在規劃中,為了緩解渭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每年將從漢江上游調走15億立方米。陜西省作出的相關評估意見認為,實施“引漢濟渭”工程可緩解西安市和關中地區的缺水狀況,有利于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效益顯著。
漢江在中游已經把將近100億立方的水調給了北京,而現在上游又將截走部分水源,這遭到湖北省的強烈反對。但是,相關工程已在陜西開工建設。
湖北省南水北調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湖北正要求國家研究解決辦法,設想從三峽上游位于湖北省巴東縣的長江支流神龍溪補水到漢江。
“目前,這還是一個設想。”上述負責人介紹說,“這將是另一個‘引江濟漢’”。
南水北調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進入2010年,,將進入更大規模施工的關鍵階段,今年總投資將超過之前7年的總和。
國務院召開的南水北調第三次建委會確定了工程建設新目標:東線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中線一期工程2013年主體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當工程于2050年完工之后,這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于2002年底開工。截至2009年10月底,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開工項目總規模約70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340億元。部分工程已開始發揮效益,實現了向北京的臨時應急供水,對緩解北京地區水資源緊張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
根據水利部的規劃,該工程東線、中線、西線的調水水源、調水線路和供水范圍,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連接,將形成“四橫三縱”的工程總體布局,并以長江豐富水源為依托,年調水總量為450億立方米,可基本緩解黃淮海流域、膠東地區和西北內陸河部分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并逐步遏制因嚴重缺水而引發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