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信息看,今年5月底有可能出臺有關新能源汽車的具體實施細則。事實上,該細則原計劃于今年3月出臺,但由于多方利益無法完全均衡,故而推遲。
“公私”標準相近
據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補貼標準將與公務車的相關補貼標準相近,最高補貼額將達6萬元。分析人士認為,補貼必須能基本彌補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產品的價差。
“傳說中”的細則還把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分開制定,明確了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乘用車和PULG-IN乘用車為主,混合動力汽車按照節能技術來進行補貼。按照節能大小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節能最高的純電動車補貼額度最高,節油率40%以上的混合動力汽車次之,弱混合動力汽車補貼額度更低。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具體實施細則預計還將對哪些企業和產品補貼作出進一步規定。
對于如何處理私人購車補貼的問題,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表示,為引導電動車的持續消費,國家將不會直接補貼給消費者,而是將補貼款直接下發給新能源汽車租賃企業。
據了解,由于電動車技術并不成熟,主管部門擔心返修率高。如果采取租賃方式,私人消費者不用為車輛質量煩惱。由此,徐長明指出,如果汽車產權仍留在車企,那么企業的責任感會更強。
近期恐難出臺
此前,因在界定各類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準,以及向私人購車者提供補貼等方面有諸多顧慮,有關細則遲遲不能最終拍板。從目前的信息看,今年5月底有可能出臺有關新能源汽車的具體實施細則。事實上,該細則原計劃于今年3月出臺,但由于多方利益無法完全均衡,故而推遲。
比如,關于“是按油耗標準還是按排放標準來定補貼”一直沒有定論,盡管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數次召開會議討論,甚至在春節前組織了一個新能源汽車研討班,但補貼范圍、標準等依舊未能“蓋棺論定”。
此外,“對于混合動力車的界定也是最大障礙”,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向寒松分析,行業內充斥著“浮躁”情緒,有的廠家混水摸魚,使得國家在補貼混合動力車方面有諸多顧慮。
而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仍強于本土企業,如何平衡并達到鼓勵本土企業自主發展技術的目的,也是政策的難點。
不過,對補貼標準能否在本月底出臺,不少廠家仍持觀望態度。奇瑞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袁濤向媒體表示:“通知所說的要出臺的具體實施細則,可能還不是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具體補貼,而是一個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綜合性政策,甚至這個政策不僅僅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會涉及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彼A計,“具體到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有關部門可能要到7月份甚至更晚的時候才會發布”。
一些人在等待,一些人在質疑。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能源研究會副會長趙國通強烈反對對私人購車給予補貼:“對市場化難以達到的私人電動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是對納稅人的不尊重。買得起私人電動轎車的都是富人,憑什么還要用窮人納的稅去補貼他們?”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