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大考
與眾多率先發展起來的中國企業一樣,梁穩根領導下的三一集團在中國市場深耕細作多年以后,將目光悄然轉向海外市場,從產品、直接投資、資本著手,三管齊下開啟國際化之路。
三一集團開拓國際市場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國際銷售體系、海外制造基地,發展境外合作伙伴等。目前,集團已在全球建有30家海外子公司,業務覆蓋達150個國家,產品出口到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技術研發方面,三一已在印度、美國、德國、巴西相繼投資建設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基地。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三一在全球已建成15個物流中心,以配件倉庫為核心的物流體系和服務支持體系已然形成。為了減少經營上的文化沖突,三一海外分公司采用本土化策略,除董事長以外,員工皆雇傭當地人員,已有相當部分外籍員工成長為集團國際化進程的中堅力量。
2009年1月29日,梁穩根代表三一集團與德國北威州州長魯特格斯簽訂迄今為止中國在歐洲最大的一筆投資項目—三一集團在北威州科隆市投資1億歐元建立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掀開了三一集團國際化的新篇章。
從以往的目標與業績來看,三一集團國際化進程值得肯定。2007年,梁穩根所定的目標是,在2006年出口額僅8500萬美元的基礎上,2007年實現2億美元(約15億元)的出口,2007年整體的銷售額超過120億元。從其2007年報來看,三一重工超額完成任務。
與此同時,三一集團始終將目光瞄向海外資本市場。繼2003年7月三一重工發行6000萬A股,首次募集資金89989.4萬元后,2009年11月25日,三一集團旗下三一國際(00631.HK)在香港掛牌上市,發行5億股,募資凈額約24億港元,成為集團更國際化、更快捷的籌融資平臺。三一國際得到了境外投資者的高度認可,在港IPO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斥資2500萬美元(1.95億元)入股,通用電氣旗下通用金融資產管理斥資1250萬美元(9750萬元)入股。上市首日,三一國際開盤走高27%,其后升幅擴大,升至最高7.12港元,收盤報7.03港元,較招股價高出46.5%,成為2009年香港主板首日升幅第五大的新股。
三一國際主要生產大型煤炭機械綜合成套設備,以4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中國最大采煤機生產商。三一國際的上市,標志著集團分別以三一國際和三一重工為平臺的南北兩大基地打造完成。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十一五”期間,煤炭行業新增產能需要的煤炭機械設備投資約為770億元,由于已有設備的更新和機械化技改產生的設備需求約為150億元。在此背景下,三一國際進入了快速增長軌道,2006-2008年利潤復合增長達239%,截至2009年6月底,其中期純利年增長率達220%至2.5億元。更重要的是,三一國際成為集團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與此同時,三一國際在香港成功上市使得梁穩根的財富迅速增加,以三一國際2010年4月26日收盤價9.31港元計算,梁穩根持有三一國際的市值達到84.38億港元,合計人民幣約74.19億元(以2010年4月26日100港元兌87.92元人民幣的中間價計算)。
目前看來,三一集團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走得相對穩健,但這并不能忽視其未來所面臨的挑戰:首先,與大多數中國企業一樣,三一集團存在海外市場經營本土化和人才欠缺等風險;其次,按規劃,三一集團2012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其中出口占比上升至50%,海外市場將成為公司發展的新引擎。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頗有難度,目前三一重工國外銷售額占比較小,而且主要是銷往美國。從2008年上半年銷售情況看,63.71億元的營收中,國際營收僅14.07億元,占比不到20%。2009年,由于受金融海嘯影響,三一重工的國際營收占比更是下降到不足10%。因此,海外市場未來是否能成為集團發展的新引擎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不過,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逐步復蘇,三一海外訂單呈逐月增長態勢,2009年7、8、9三個月的訂單月增長率分別達到19%、32%、36%,這無疑給三一集團的國際化注入一支催化劑。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